[实用新型]储、释能式汽车恒力悬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3690.5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7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松 |
主分类号: | B60G15/06 | 分类号: | B60G15/06;F16F13/00;F16F9/16;F16F9/32;F16F9/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李海华 |
地址: | 4013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释能式 汽车 恒力 悬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释能式汽车恒力悬挂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悬挂系统就是指由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组成整个支持系统。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外表看似简单的悬挂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轿车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
典型的悬挂系统结构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震器等组成,传统的汽车减震器主要结构有活塞杆、工作缸、活塞、贮油缸以及导向套等,所述导向套设置在活塞杆与贮油缸之间,与工作缸过盈配合、与贮油缸间隙配合,所述油封设置在导向套与贮油缸上端密封板之间,与导向套紧密配合、与活塞杆滑动连接,工作缸只通过导向座来保证其与贮油缸的同轴度,当汽车行驶在不平路面上时,车架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的上下运动,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实现了汽车的减震。
这种悬挂有效地抑制了弹簧的多余弹跳(每一次车轮受到不平路面的冲击时车身只有二至三次的起伏),保证了车轮每时每刻都贴合地面而增强了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乘坐舒适性。但是,这种悬挂无一例外地会使行驶中的车轮突然遇到凹陷处或者隆起物时导致车身起伏,也就是通常说的颠簸。这是因为车轮突遇凹陷处会使悬挂伸展后支撑力减弱而致车体下沉,突遇隆起物会使悬挂压缩后支撑力增强而把车体上抛。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车体的起伏还会超过道路本身的起伏距离。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怎样解决现有悬挂系统在行驶过程中车身颠簸明显,影响驾驶操控的稳定性,并且舒适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储、释能式汽车恒力悬挂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汽车减震效果,同时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操控的稳定性和乘坐的舒适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储、释能式汽车恒力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液压缸和储能液压缸;
所述承载液压缸包括双层结构的承载缸体和承载活塞,所述承载缸体包括缸体外层和缸体内层,所述承载活塞从缸体内层的下端伸出;所述缸体外层从缸体内层的上端套入缸体内层,其内壁上部与缸体内层的上端板固定连接,其中,缸体外层的内壁与缸体内层的外壁之间以及缸体外层的上端板与缸体内层的上端板之间均具有间隙;在内侧缸体上端板位于缸体内层外侧的部分设有数个第一油孔,从而使缸体外层的内壁与缸体内层的外壁之间的间隙与缸体外层的上端板与缸体内层的上端板之间的间隙形成相连通的油道;所述承载活塞为筒状结构,其伸出缸体内层的一端为封闭端;
所述储能液压缸包括储能缸体和储能活塞;所述储能缸体为下端开放的筒状结构,其上端具有供承载缸体穿过的通孔,该储能缸体的下端从承载缸体的上端套入承载缸体;所述储能活塞为上端为开放端筒状结构,其下端具有一供承载活塞穿过的通孔,该储能活塞的上端从承载缸体的下端套入承载缸体,并伸入储能缸体内,且储能活塞与承载缸体固定连接,其下端将缸体外层和缸体内层之间的间隙封闭,所述承载活塞从储能活塞下端的通孔穿过后伸入承载缸体内;在储能活塞内壁的上部设有一绕储能活塞一周的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的上端设有数个与储能缸体相连通的第二油孔;在承载缸体的缸体外层上开设有数个能够与环形凹槽相连通的第三油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松,未经郑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36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挂可调式扭力拉杆
- 下一篇:一种重型商用车振动能量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