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壤生态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3467.0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0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陈芳清;王娅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B09C1/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蒋悦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生态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壤生态处理装置,属于生态环保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具有多层土壤处理层的生态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需要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才能够排放,但是目前的污水处理技术还是有些问题,处理不够彻底,比如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排放到土壤中,往往造成土壤的污染,由于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尤其是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譬如: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要100~200年时间才能够恢复,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则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鉴于土壤污染难于治理,而土壤污染问题的产生又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和滞后性等特点,因此土壤污染问题需要受到十分的重视。
目前,人们开始重视土壤生态污染问题,但是目前的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不但建设费用高,运行费用高昂,操作手段复杂,而且度土壤生态的修复能力有限,尤其是对于重金属离子,缺乏必要的对重金属离子手段和措施,而且,目前的土壤生态修复装置对土壤的修复效率低,修复处理的各个层次设置不合理,难以实现高效、彻底的进行土壤修复处理的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土壤生态处理装置,一种土壤生态处理装置,包括污水箱和生态箱,污水箱上设置有进水管、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底部伸入污水箱底,进气管上部伸出污水箱其顶部与鼓风机连接,污水箱内部还设置有曝气盘;
所述的污水箱与生态箱经折流形的导流管连接,且导流管自污水箱底部与生态箱顶部连接;
生态箱上部设置有水管,水管与导流管的管口连接,导流管上设置有布水垫,布水垫与生态箱的顶部接触,水管下设置有空气层,空气层中间设置有空气管,空气层下设置有多层土壤处理层,多层土壤处理层下设置有土壤层,土壤层设置于生态箱的底部,土壤层与清水引出管连接。
所述的多层土壤处理层包括炉渣透气过滤层,沥水层一,沥水层二,无纺布过滤层,重金属离子吸附层,复合渗滤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炉渣透气过滤层,沥水层一,沥水层二,无纺布过滤层,重金属离子吸附层,复合渗滤层。
炉渣透气过滤层所述的厚度为20-30cm;
沥水层一及沥水层二均为砾石组成,其中沥水层一的砾石的粒径为10-13mm,沥水层二的砾石的粒径为20-25mm,且沥水层一的厚度大于沥水层二。
所述的水管为多个水管并排设置于生态箱上部,且,相邻水管的间距大于1.5m,水管上设置有多个喷嘴。
所述的布水垫由吸水性材料制成,其厚度为15-20mm,长度大于水管的长度。
所述的生态箱的体积为污水箱体积的2-5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层土壤生态处理装置,能有效对土壤中的水质进行处理,尤其是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使之达到土壤生态的标准,通过设置曝气盘及进气管,能够有效的使污水箱中的污水与氧气进行充分接触,实现对污水的有效曝气与氧化处理;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布水垫,能够保证污水箱中经过处理后的水通过水管上的喷嘴,十分均匀的喷洒在布水垫上,然后,布水垫上的水能够均匀的分散到水管以下的各个层中,实现污水均匀、合理、充分的处理;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空气层,能够保证多层土壤生态处理装置中的各个层中的污水与空气进行有效接触,实现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或者过滤,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层沥水层以及无纺布过滤层,不仅能够提高土壤的渗透性,而且,能够保证多层土壤生态处理装置中的各个层中的污水达到标准才能进入下一层的过滤以及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处理中;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重金属等离子吸附层,并将其设置为蜂窝式的多孔板式结构,能够保证污水与重金属等离子吸附层有效的全面接触,提高重金属等离子的吸附能力和吸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34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率零排放废水回收设备
- 下一篇:一种煤化工废水高效预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