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给料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2796.3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3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3/00 | 分类号: | B02C23/00;B07B1/18;B65G53/46;B65G5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01401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给料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冶金技术领域的能够实现合理有效给料输送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很多环境比较恶劣的工况条件中,经常会用到一些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的设备,而由于空间、生产及操作条件所限,导致维修频率及维修成本增加,甚至影响正常生产。例如,在球团生产的研磨系统中使用的给料输送装置,由于球团生产的研磨系统中研磨产生的物料为矿浆,该矿浆是浓度高达70%-72%的热料,排料时可产生大量的蒸汽,并且在物料下落时候极易产生飞溅,从而会导致该给料输送装置问题频出。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目前在球团生产的研磨系统中使用的给料输送装置,该给料输送装置主要包括圆筒筛11、第一箱体12、气缸13、第二箱体14、柱塞阀15、泵16和盖板17。其中,第二箱体14上设置有两套输送管线,交替使用,其主要是通过设置在第二箱体14上部的两个气缸13来控制柱塞阀15的动作,并通过对两个柱塞阀15的控制来实现两套管路的转换,以将物料输送至泵16。上述给料输送装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虽然第二箱体14上设有盖板17,但气缸13的活塞杆在第二箱体14中运动时会暴露在潮热的空气中,同时也会有飞溅的矿浆粘在活塞杆上,而且生产时物料落在第一箱体12中产生的飞溅泥浆(第一箱体12由于工作结构所限没有设置密封盖板)很容易落在气缸13的缸体上,这样工况下的气缸13会很容易损伤活塞杆,引起气缸密封问题或者更严重的故障,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由此便需要维护人员频繁进行清理检查更换,增加了生产成本。
2)由于气缸13设置在球磨机尾部圆筒筛11的下面,且摆放在两个箱体12、14之间,空间位置狭小,检修更换及日常维护不方便,极易造成生产工艺体系流程的工作不顺畅,对于保证生产产能及生产质量也造成了不必要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合理有效地解决现有给料输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生产有效顺畅进行的给料输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给料输送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给料输送装置,用于球团生产的研磨系统中,包括设置在球磨机尾部的圆筒筛,圆筒筛的下部设置有受料箱体,受料箱体的下部设置有给料输送箱体,给料输送箱体底部的输出管线与输送泵相连通,且在连通管线上设置有管线启闭阀门。
与现有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给料输送装置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给料输送装置中的阀门设置在箱体下部,避开了物料飞溅时对设备的影响区域,且结构更为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远程及就地的有效操作,节省两套阀门交替的操作时间,对于阀门后连接的泵进行操作清洗更加简便易行;
2)本实用新型的给料输送装置中的圆筒筛下的受料箱体的形式也因为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灵活修改,与给料输送箱体之间的衔接更为合理,且设置的盖板结构更能发挥阻止物料飞溅;
3)本实用新型的给料输送装置使得生产工序有序流畅,避免了不必要的设备更换及维修,保证了生产正常进行,也大大节省了生产维护及使用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给料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现有给料输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给料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给料输送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给料输送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给料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球磨机尾部的圆筒筛21,圆筒筛21的下部设置有受料箱体22,受料箱体22的下部设置有给料输送箱体23,给料输送箱体23底部的输出管线与输送泵25相连通,且在连通管线上设置有管线启闭阀门24,管线启闭阀门24设置在给料输送箱体23的外部,可以方便的安装调试及检修。由此,研磨后的矿浆首先进入到圆筒筛21进行筛分,合格的矿浆由圆筒筛21进入到下部的受料箱体22、给料箱体23中,给料箱体23中的矿浆可通过箱体底部的输出管线以及输送泵25送入下一道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27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细铁矿自动化动态磁选摇床
- 下一篇:一种简易磨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