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产聚酰亚胺薄膜的可感知风压的流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2339.4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8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谦;戴恒;陈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嘉诺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1/52 | 分类号: | B29C41/5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10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018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产 聚酰亚胺 薄膜 感知 风压 流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涎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聚酰亚胺薄膜的可感知风压的流涎机。
背景技术
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是了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材料,具有更优越的物理、化学和电气性能,使用温度-269℃至+260℃,在420℃温度下短时间工作也没问题,而且PI薄膜还具有耐原子辐射的性能。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耐热性最高、综合性能最好的化合物。
流涎机,主要应用于生产PI薄膜,将液态的聚酰亚胺树脂原液通过流涎转化成薄膜,所产出的产品主要用来制作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基层与覆盖层,类似的设备在PI薄膜的生产过程中还没有完全成功的先例,仅有一些通用设备经过改造后勉强在生产,主要的缺陷如下:隔热性能较差,造成大量热源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能量的消耗;所产产品的合格率不高,所制出的薄膜厚度偏差极大,有时薄膜上会出现孔洞或麻点缺陷;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不能实时控制流涎机各个节点的风压,风力小隔热差,风力大产品容易出现空洞,质量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流涎机不能实时控制各个节点的风压的难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生产聚酰亚胺薄膜的可感知风压的流涎机。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用于生产聚酰亚胺薄膜的可感知风压的流涎机,包括机体、一号过滤器和二号过滤器;一号过滤器连接有一号风机,一号风机连接有一号风压传感器,一号风压传感器连接有一号加热器,一号加热器连接有三号风压传感器,三号风压传感器连接有一号进风口,以上连接是通过通风管道来完成的;二号过滤器连接有二号风机,二号风机连接有二号风压传感器,二号风压传感器连接有二号加热器,二号加热器连接有四号风压传感器,四号风压传感器连接有二号进风口,以上连接是通过通风管道来完成的;一号进风口和二号进风口设置在机体上;一号进风口通过机体的上腔传递风到设于机体上的一号出风口;二号进风口通过机体的下腔和上腔传递风到设于机体上的一号出风口;一号出风口通过通风管道连接有三号风机,三号风机通过通风管道连接有五号风压传感器;五号风压传感器连接有交换器,交换器连接有六号风压传感器,六号风压传感器连接有冷凝器,冷凝器连接有五号风机,五号风机连接有回收系统;机体腔内的前端设有前头鼓,后端设有后头鼓,前头鼓和后头鼓通过缠绕于前头鼓和后头鼓上的钢带连接;前头鼓上方设置有二号出风口,二号出风口后方设有四号风机,经过通风管道与三号风机后面的通风管道汇合;后头鼓上方设有液态的PI树脂原液入口,后头鼓下方设有PI薄膜出口。
所述的通风管道直径为3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可以实时控制流涎机各个节点的风压,隔热性能和产品的质量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聚酰亚胺薄膜的可感知风压的流涎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一号风压传感器;2-二号风压传感器;3-三号风压传感器;4-四号风压传感器;5-五号风压传感器;6-六号风压传感器;7-交换器;8-一号风机;9-一号过滤器;10-二号过滤器;11-五号风机;12-冷凝器;13-回收系统;14-一号加热器;15-二号风机;16-二号加热器;17-液态的PI树脂原液入口;18-后头鼓;19-三号风机;20-一号出风口;21-液态的PI树脂原液;22-一号进风口;23-四号风机;24-前头鼓;25-钢带;26-二号进风口;27-机体;28-二号出风口;29-PI薄膜出口;30-通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嘉诺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嘉诺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23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