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叉车的货叉连杆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叉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1125.5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7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向征;邓思衡;柯昌鹏;李胜利;邹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075 | 分类号: | B66F9/07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叉车 连杆 组件 以及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叉车的货叉连杆组件以及具有该货叉连杆组件的叉车。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叉车的连杆长度固定,不能弥补焊接变形所导致的误差,从而造成货叉高度不准确以及货叉平稳性不可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叉车的货叉连杆组件,该货叉连杆组件的货叉高度可调节,而且货叉平稳性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叉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叉车的货叉连杆组件,所述货叉布置在所述叉车车身的前方,所述货叉连杆组件包括:滚轮,所述滚轮具有滚轮轴,所述滚轮绕所述滚轮轴可转动;连杆;连杆连接件,所述连杆连接件设置在所述连杆的后侧且与所述叉车车身可枢转地相连;支撑轮臂,所述支撑轮臂包括货叉连接端、连杆连接端和滚轮连接端,所述货叉连接端位于所述连杆连接端和所述滚轮连接端之间,所述货叉连接端通过枢转轴连接在所述货叉上,所述连杆与所述连杆连接端可枢转地相连,所述滚轮轴设在所述滚轮连接端;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连接在所述连杆和所述连杆连接件之间,所述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所述连杆和所述连杆连接件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所述连杆的水平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叉车的货叉连杆组件,可以用来调整货叉的高度,从而可以避免货叉高度过高、过低的问题,而且操作简单,节省时间,可以提高操作效率。另外,叉车包括两个货叉,通过设置调整机构,还可以使得两个货叉的高度相同,从而可以提高应用高货叉连杆组件的叉车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叉车,包括:叉车车身;货叉,所述货叉布置在所述叉车车身的前方;上述所述的用于叉车的货叉连杆组件,所述货叉连杆组件设在所述货叉下方。具有上述的货叉连杆组件的叉车的效率高,而且稳定性好。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叉车的货叉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叉车的货叉连杆组件的前连杆、调整机构和后连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叉车的货叉连杆组件的前连杆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叉车的货叉连杆组件的后连杆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叉车的货叉连杆组件的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叉车的货叉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叉车的货叉连杆组件的连杆、调整机构和连杆连接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叉车的货叉连杆组件的连杆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叉车的货叉连杆组件的防松垫片的主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叉车的货叉连杆组件的防松垫片的侧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叉车的货叉连杆组件的连杆和螺母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货叉连杆组件100;
滚轮10;滚轮轴11;
前连杆20;前螺孔21;后连杆30;后螺孔31;导向口32;
支撑轮臂40;货叉连接端41;连杆连接端42;滚轮连接端43;
调整机构50;螺杆51;正牙螺纹52;反牙螺纹53;锁紧螺母54;止抵部55;导向边56;
连杆60;连杆连接件70;通孔71;连接部72;延伸部73;容纳空间74;
防松垫片80;主体部81;弯折部82;枢转轴90;
叉车车身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11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