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噪音小的涡轮泵进油端盖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0829.0 | 申请日: | 2015-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8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飞;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万力联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0 | 分类号: | F04D29/40;F04D29/6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9100 重庆市石***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噪音 涡轮 泵进油端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燃油系统中的噪音小的涡轮泵的进油端盖。
背景技术
汽车燃油系统涡轮泵,包括泵壳,所述泵壳由进油端盖和出油端盖对接后组成,所述进油端盖和出油端盖对接后形成泵腔,在泵腔内转动安装有蜗轮,所述进油端盖上设有与泵腔相通的进油通道,所述出油端盖上设有与泵腔相通的出油通道,目前,进油通道的内壁均为斜直面,进油通道为直通道。如图1-3所示。燃油经过进油口导入泵腔内,然后再从泵壳的出油口出去。蜗轮产生的噪音也就跟着从进油通道直接扩散到外部,导致整个涡轮泵芯30-50阶次及倍频的声压级升高,噪音大,频谱测试见图5。
另外,现有的进油端盖上还设有排气孔(设置在进油端盖上的小圆孔),起到排气分流的作用。如图4所示,排气时直接通过该小圆孔排除,油气通过小孔直接散发出去,运行噪音大,从而影响整个电动燃油泵的声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噪音小的蜗轮泵进油端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噪音小的涡轮泵进油端盖,包括进油端盖本体,所述进油端盖本体上设有进油通道和排气孔,其特征 在于:所述进油通道靠近出油端的部位发生弯折,所述弯折部的弯折角度小于90°,靠近弯折部末端的进油通道的内壁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远离弯折部弯折方向的一侧的进油通道的内壁上;所述排气孔的外侧孔口上沿周向设有圆环形导流凸台。
采用上述方案,燃油通过这样的燃油通道导入涡轮泵泵腔内,泵腔内的蜗轮产生的声音在通过进油通道向外扩散的时候,受到挡板和进油通道弯折部处的内壁的阻挡,使得噪音在泵腔内无法扩散,能够有效降低30-50阶次及倍频噪音的影响,频谱图见图10。
另外,通过在排气孔上增设环形导流凸台,导流凸台上连接一个导流管,对排气进行导向,通过增加导流装置后,排气噪音明显有改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进油通道的直径从进油端到弯折部逐渐缩小。这样有利于燃油加速通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进油通道的内壁为圆滑过渡的弧形内壁。有利于燃油的导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挡板的长度大于该处进油通道的宽度的二分之一。这样更有利于阻挡噪音向外扩散。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圆环形导流凸台的高度为1-5cm,这样方便安装导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影响涡轮泵的进油,能有效降低蜗轮发出的30-50阶次的及倍频噪音向泵壳外扩散,降低汽车燃油系统蜗轮泵进油口噪音,通过增加排气导向凸台,减少扰流对声压级的影响,改善电动燃油泵声压级,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改进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1的E-E剖视图。
图5为改进前进油通道的频谱测试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涡轮泵进油端盖的主视图。
图7为图6进油通道的C-C剖视图。
图8为图6的进油通道的D-D剖视图。
图9为图6的F-F剖视图。
图10为改进后的进油通道频谱测试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油端盖组成的涡轮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前后左右等方位词仅代表图中的相对位置,不表示产品的绝对位置。
实施例1
如图6-11所示:汽车燃油系统蜗轮泵由泵壳1、泵腔2、进油通道3、挡板4、蜗轮5、出油通道6、排气孔7、圆环形导流凸台8等部件组成。
如图11所示,泵壳1由位于左侧的出油端盖1-2和位于右侧的进油端盖对接而成。进油端盖包括进油端盖本体1-1,进油端盖和出油端盖1-2对接后形成泵腔2,泵腔2位于泵壳1内,在泵腔2内转动安装有涡轮5。具体说,在出油端盖1-2与进油端盖对接的面上设有凹槽,出油端盖1-2上还设有轴线左右延伸的 中心孔,进油端盖和出油端盖1-2对接后,该凹槽形成泵腔2,蜗轮5的转轴从出油端盖1-2的中心孔伸入与蜗轮5的中心孔相连。在进油端盖本体1-1上部设有与泵腔2相通的进油通道3,在进油端盖本体1-1上还设有排气孔7,在出油端盖1-2下部设有与泵腔2相通的出油通道6,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进油通道3的直径从远离泵腔2的一端(进油端)到弯折部逐渐缩小。进油通道3的内壁为圆滑过渡的弧形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万力联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万力联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08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