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配斜槽式椎间融合器的工作通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0063.6 | 申请日: | 2015-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0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黄哲宇;倪文飞;徐海超;雷涛;华青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哲宇;倪文飞;徐海超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27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学***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斜槽 式椎间 融合 工作 通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脊柱外科、适配经腹膜外斜向椎间融合术的斜槽式椎间融合器的工作通道。
背景技术
传统的腰椎融合术常采用后路进行内固定,椎间植入融合器或患者自身髂骨块来达到椎间融合的目的,但这种手术一般在开放切口下实施,且破坏脊柱的后柱结构,存在创伤大、出血多,术后长期慢性疼痛等缺点。虽然目前有众多改良微创技术方法,但通过后路植入椎间融合器仍需破坏后柱结构,存在术后长期慢性疼痛的风险。近年来,一种新的经腹膜外斜向椎间融合术被报道,这种新的技术后路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前侧方斜向经腹膜外植入椎间融合器,既减少对后柱结构的破坏,且对前柱及周围软组织的破坏也较轻,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多种优点,是未来外科发展的方向。但斜向植入斜槽式椎间融合器,以往的工作通道只能斜向置于椎间隙中,这会导致融合器上下骨性终板及椎弓根螺钉应力分布不均,极可能导致断钉断棒、终板塌陷。
发明内容
为了让这种新的斜槽式椎间融合器最终处于椎间隙中央,并与冠状位平行,我们设计了这种用于脊柱外科适配经腹膜外斜向椎间融合术的斜槽式椎间融合器的工作通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工作通道由通道片和带棒通道片构成,采用具有良好生物力学性能、适合医学使用的材料制成,两者通过两侧的副挡板及一侧底端的弧形挡板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大体呈中空长方体的通道。
2、通道片由主挡板、两侧的副挡板和一侧底端的弧形挡板构成,弧形挡板为副挡板的延续,向外呈弧形展开,副挡板及弧形挡板分别与主挡板相互垂直。
3、带棒通道片由主挡板、两侧的副挡板、一侧底端的弧形挡板和斜槽棒构成,弧形挡板为副挡板的延续,向外呈弧形展开,斜槽棒位于处于弧形挡板与副挡板连接处的下方,且靠近无弧形挡板一侧的副挡板,副挡板、弧形挡板及斜槽棒分别与主挡板相互垂直。
附图说明
图1带棒通道片侧视立体图。
图2通道片侧视立体图。
图中:1.主挡板;2.副挡板;3. 弧形挡板;4.斜槽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适配经腹膜外斜向椎间融合术的斜槽式椎间融合器,当后方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固定后,在左前侧方做皮肤切口,分离组织至目标椎间盘的左前侧,将本工作通道安装至配套的固定撑开装置上,使带棒通道片位于上方,通道片位于下方,此时两者的主挡板1、副挡板2及弧形挡板3相互靠拢形成一中空长方体工作通道,且弧形挡板3位于本工作通道的正后方。选择合适大小的配套的斜槽式椎间融合器,略微偏转该椎间融合器,将其空心斜槽与本工作通道上的斜槽棒4相插套,此时配套融合器上的空心斜槽与工作通道相平行,将融合器逐步推入椎间隙中,当本工作通道上的斜槽棒4到达配套融合器的空心折角槽处时,用配套器械敲击椎间融合器,使融合器以斜槽棒4为轴转动,并沿弧形挡板3转过且不与其碰触,当融合器接近与冠状位平行的位置时,再用配套器械敲击椎间融合器,最终使椎间融合器处于椎间隙中央,并与冠状位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哲宇;倪文飞;徐海超,未经黄哲宇;倪文飞;徐海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00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颈椎椎骨内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腰椎前路内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