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芯柱免立模钢板连接的墙-墙水平连接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8660.5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6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吴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方华 |
主分类号: | E04B2/64 | 分类号: | E04B2/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芯柱免立模 钢板 连接 水平 节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具体涉及一种带芯柱免立模钢板连接的墙-墙水平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当前基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和劳动力短缺的现实,推进建筑工业化已刻不容缓!而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是最主要的两种建筑形式,其中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所占的比例更大。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一般是将结构整体分割后,将墙片在工厂预制,在施工现场进行拼接,拼接的节点处一般选用现浇带的形式,从而整体上达到等同现浇结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技术的关键是剪力墙连接技术,剪力墙的连接分为竖向连接和水平连接。目前剪力墙的竖向连接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等,以往大量的试验和工程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类连接的可靠性。然而剪力墙的水平连接技术目前的相关研究还较少。我国于2014年10月1日颁布实施的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对多层剪力墙结构、高层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剪力墙的水平连接方式未予明确说明,只是给出了当剪力墙-剪力墙的水平连接采用后浇带的形式时,后浇带部分的截面长度要求。
目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在实际施工中,剪力墙在水平方位上的连接施工存在诸多难点,中国专利文献CN102296754A公开了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水平钢筋连接构件及连接施工方法,通过在左右两侧的墙体上设置L形钢筋和封闭箍筋,将纵向通长钢筋环箍起来,然后在连接部位浇筑后浇混凝土,从而实现左右侧墙体的连接。其原理与在混凝土砌块结构中设置芯柱的原理相同。但这种连接结构对预制件的制作精度要求较高,实际制作时,墙体一侧的L形钢筋很难一一对准,从而导致节点连接处的质量难以保证,而且在浇筑后浇混凝土时需在墙体前后两侧立模板,实际操作时费工费时。
综上,现有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的墙-墙水平连接节点存在以下缺点:1、节点连接形式复杂,连接处的质量难以保证;2、节点的施工比较繁琐,费工费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芯柱免立模钢板连接的墙-墙水平连接节点。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式剪力墙-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连接形式复杂、连接处质量难以保证,施工繁琐,费工费时等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芯柱免模板钢板连接的墙-墙水平连接节点,包括:
预制剪力墙(1);
设置在两个预制剪力墙(1)水平向端部之间的芯柱,包括竖向设置的芯柱纵筋(7)和设置在所述芯柱纵筋(7)外的芯柱箍筋(8);
设置在预制剪力墙(1)水平向端部的齿形钢板(2),一个预制剪力墙(1)端部前后两侧边缘各设置一组竖直方向上间隔分布的齿形钢板(2),两个对应预制剪力墙(1)端部上的齿形钢板(2)交错设置,并相互扣合,将所述芯柱封闭在其中;
填充在两个预制剪力墙水平向端部之间的后浇混凝土(5)。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齿形钢板(2)的钢板边线张开角α(9)的范围为0度≤(9)≤45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同一个预制剪力墙(1)端部上前后两侧的齿形钢板(2)通过水平方向的对拉螺栓(4)拉结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还包括设置在预制剪力墙水平向端部并伸入所述芯柱的栓钉(3)。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芯柱免模板钢板连接的墙-墙水平连接节点,通过在拟连接的左右侧预制剪力墙端部设置齿形钢板,在齿形钢板上设置有预设圆形孔,通过对拉螺栓将齿形钢板拉结在一起,最后用后浇混凝土填充连接钢板之间的空隙,从而形成新型连接节点。与常规的设置芯柱的墙-墙水平连接节点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芯柱免模板钢板连接的墙-墙水平连接节点具有以下明显有点:
1.施工速度快,节约工时。由于预连接的两侧预制剪力墙在吊装就位、初始安装完成后,两侧预制剪力墙的齿形钢板严密合缝,在节点处形成空腔,两侧预制剪力墙上的齿形钢板在节点处形成永久模板,只需用后浇混凝土填充连接钢板之间的空隙即可完成节点处的后浇混凝土作业,这就省去了设置芯柱的墙-墙连接节点在制作时立模、拆模等工序,省时省力。且拉结完成后的连接钢板便可承受上部荷载,故无需等到节点处的后浇混凝土达到初始强度便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进一步地节约了工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方华,未经吴方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86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