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用可拆卸护栏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8349.0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9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俞玉莲;高华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F15/02 | 分类号: | E01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郭晓华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可拆卸 护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安全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隧道用可拆卸护栏。
背景技术
隧道中,尤其是车道分为机动车道和人行通道的隧道中,为了保障行人的行路安全,会在机车车道和人行通道的交界处设置护栏,使机动车不会越界驶入到人行通道中,提高行人的行路安全。
现有的护栏,例如中国文献资料公开的公路用安全护栏[申请号:200810016700.4,公开号:CN101603295A],其包括垂直活动连接在地面上、相互之间又间距的立柱,两相邻立柱之间连接有交叉放置的两肋条,两肋条的交叉连接处为绞轴,立柱的顶部安装有可在立柱内伸缩的伸缩杆,伸缩杆的顶部为尖锐的箭头状。
该种结构的护栏,起到分割隧道机动车道和人行通道的作用,但是该种结构的护栏,伸缩杆的顶部为尖锐的箭头状,伸缩杆比较危险,行人在跌倒时,或者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时存在两次伤害的可能性,而且由于隧道中,光线昏暗,机动车存在未看到护栏的问题,导致机动车重装护栏,造成护栏的损害,对行人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隧道用可拆卸护栏,解决如何提高现有护栏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隧道用 可拆卸护栏,包括若干个用于与地面固连的底座,所述的底座上固连有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和底座之间具有加强筋,所述的连接管的一侧固连有防护板,所述的防护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橡胶垫,相邻的两防护板之间通过链条相连,且相邻两防护板之间的距离为1-2米,所述的连接管与防护板的同一侧还固连有防护条,所述的防护条位于防护板的下方,所述的防护条上设置有反光带,每间隔一个底座的连接管的顶部固连有灯泡,灯泡的顶部设置有呈碗状的遮挡罩,所述的遮挡罩的开口朝下,所述的灯泡部分位于遮挡罩中,所述的遮挡罩通过连接条与连接管的顶部相固连。
底座通过膨胀螺栓与地面相固连,防护板和链条起到分隔机动车道和人行通道的作用,保护行人行路安全,橡胶垫遮挡防护板两端较为锋利的部分,使防护板不会割伤行人、不易刮伤车辆,防护条位于较低的位置,防护条的存在使防护板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变小,使例如篮球、足球等的物品不会从防护板的下方越过分界线,保护行人、车辆的安全,反光带起到警示的作用,提醒车辆行车安全,遮挡罩起到保护灯泡的作用,使灯泡不会损坏,遮挡罩使灯泡发出的光不会朝四周散射,而是朝下发光,使灯泡发出的光线不会闪到机动车的驾驶员,而且驾驶员又能看清护栏的位置,本护栏提高行车和行人的安全。
在上述的一种隧道用可拆卸护栏中,所述的反光带位于灯泡的正下方,所述的反光带固连在连接条上靠近连接管处。
在上述的一种隧道用可拆卸护栏中,所述的加强筋呈三角形,所述的加强筋的数量是2-4个。加强筋的两直角边一边与连接管相贴合,一边与底座相贴合,提高连接管安装的牢固程度。
在上述的一种隧道用可拆卸护栏中,所述的防护板由金属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一种隧道用可拆卸护栏中,所述的链条的数量为1-3根。链条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在上述的一种隧道用可拆卸护栏中,所述的防护板的长度为1-2米。防护板的长度较短,即起到分隔机动车道和人形车道的作用,同时也防止车辆碰撞到防护板时,防护板贯穿车辆,防护板不会对车辆中的乘员造成严重的伤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用可拆卸护栏具有以下优点:
1、本隧道用可拆卸护栏在防护板的下方设置防护条,使篮球、足球等物品不会从防护板的下方通过,提高护栏的安全性能。
2、本隧道用可拆卸护栏设置灯泡,且在灯泡的上方设置遮挡罩,遮挡罩起到保护灯泡和使灯泡的光线不会四散的作用,灯泡不会闪到驾驶员的眼睛且灯泡提醒驾驶员护栏的位置,护栏起到防护作用时的安全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隧道用可拆卸护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连接管;3、加强筋;4、防护板;5、橡胶垫;6、链条;7、防护条;8、反光带;9、灯泡;10、遮挡罩;11、连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83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