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筒式吸虫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7846.9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9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海;王晓涧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3/00 | 分类号: | A01M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韩玙 |
地址: | 716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筒 吸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试验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针筒式吸虫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集微小型试验用昆虫使用的方式有:1、用普通软毛笔将昆虫刷入采集瓶内;2、用口吸式吸虫器将昆虫吸进采集瓶中。上述两种方式存在的缺点是:1、用软毛笔刷昆虫时容易将昆虫粘在笔毛里;2、使用口吸式吸虫器时易将灰尘及虫子散发的特殊气味吸入嘴里。它们的共同缺陷是:不易提取弹尾目、蜱螨目等体长小于1mm的土壤昆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筒式吸虫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毛笔刷昆虫易将昆虫粘在笔毛里、使用口吸式吸虫器易将灰尘及虫子散发的特殊气味吸入嘴里和不易提取弹尾目、蜱螨目等体长小于1mm的土壤昆虫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筒式吸虫器,包括一端带有手柄的活塞杆,活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活塞杆与活塞的连接端伸入与之配套使用的针筒中,针筒与透明软管的一端连接,透明软管的另一端插有连接管,连接管与吸头插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针筒与透明软管连接一端的直径远小于活塞杆与活塞连接端伸入一端的直径。
连接管与透明软管相插接一端的直径小于透明软管的直径。
连接管与吸头相插接一端的直径小于吸头接口的直径。
吸头与连接管连接一端的直径大于吸头另一端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活塞杆、活塞、针筒、透明软管和吸头组成的一种针筒式吸虫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毛笔刷昆虫易将昆虫粘在笔毛里、使用口吸式吸虫器易将灰尘及虫子散发的特殊气味吸入嘴里和不易提取弹尾目、蜱螨目等体长小于1mm的土壤昆虫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筒式吸虫器的结构示意图。
1.活塞杆,2.针筒,3.活塞,4.透明软管,5.连接管,6.吸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筒式吸虫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一端带有手柄的活塞杆1,活塞杆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3,活塞杆1与活塞3的连接端伸入与之配套使用的针筒2中,针筒2与透明软管4的一端连接,针筒2与透明软管4连接一端的直径远小于活塞杆1与活塞3连接端伸入一端的直径;透明软管4的另一端插有连接管5,连接管5与吸头6插接;连接管5与透明软管4相插接一端的直径小于透明软管4直径;连接管5与吸头6相插接一端的直径小于吸头6接口的直径;吸头6与连接管5连接一端的直径大于吸头6另一端的直径。
采集昆虫时,将吸头6对准目标昆虫,用手拉动活塞杆1的手柄,使针筒2和透明软管4内产生负压,从而使位于吸头6外端的昆虫被吸入,穿过透明软管4,进入针筒2。采集完成后,通过活塞杆1拔出活塞3,将针筒2倾斜,即可将储存其内的昆虫倒入试验瓶中。。
需要转移昆虫时,将吸头6对准目标昆虫,用手拉动活塞杆1的手柄,将昆虫吸入透明软管4,停止拉活塞杆1,把吸头对准要转移到的目标区域,通过活塞杆1将活塞3往针筒2内推,使透明软管4内的气流把目标昆虫推出吸头6。
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筒式吸虫器的透明软管4是软的,能够弯折、倾斜成不同的角度来采集一些处于隐蔽位置不易采集的昆虫,其能够用于弹尾目、蜱螨目等体长小于1mm的土壤昆虫的提取与转移。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成本低廉、便于拆装、易于携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安大学,未经延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78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功率型电子驱蚊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拉式一体捕虫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