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在沙漠中使用的升降温衣服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7453.8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0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婉谊;陈斯杰;高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D13/005 | 分类号: | A41D13/005;H01L35/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沙漠 使用 升降 衣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沙漠中使用的升降温衣服。
背景技术
在沙漠中昼夜温差巨大,夏季中午的地表温度可达70℃~80℃,而夜晚气温又会骤降30℃~40℃,冬季时夜晚气温可降到接近0℃。恶劣的气候条件严重影响了在沙漠中工作人员和旅行人员的健康和舒适度体验,降低了生活质量。而现有的降温服装和加热服装均只考虑了单方面的降温或升温需求,尚未实现沙漠地区的服装对升降温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沙漠中使用的升降温衣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在沙漠中使用的升降温衣服,包括衣服本体,所述衣服本体包括降温内层和保暖外层,所述降温内层和保暖外层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所述降温内层和保暖外层间设置有温度调节单元。
优选的,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包括绝热电路板以及设于该绝热电路板上的帕尔贴元件。
优选的,所述帕尔贴元件包括与降温内层接触的吸热金属片以及与保暖外层接触第一放热金属片和第二放热金属片,其中第一放热金属片连接于所述吸热金属片左侧上,第二放热金属片连接于吸热金属片右侧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放热金属片通过n型半导体与吸热金属片连接,所述第二放热金属片通过p型半导体与吸热金属片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热金属片与降温内层间还设置有第一中间层,所述第一中间层设置有由至少一根毛细软管绕制而成的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内充满液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放热金属片与保暖外层间、第二放热金属片与保暖外层间均设置有第二中间层,所述第二中间层设置有由至少一根毛细软管绕制而成的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内充满液体。
优选的,所述温度调节单元为设置在衣服本体左右后腰部位分别固定有一个微风扇。
优选的,所述微风扇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涡轮扇和电源盒,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涡轮扇上设置有调速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便于和衣物固定的固定夹和调速器控制按钮,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金属网罩,出风口处设置有调节风向的导风罩。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外侧设置有可夹住衣服将其撑开的撑开夹,撑开夹设置在与固定夹相反的一面。
优选的,所述电源盒为充电式电源,在其外侧设有充电插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帕尔贴元件,该帕尔贴元件是热电元件的一种,使用者可以利用帕尔贴效应——在两种金属的连接交界处同上电流时,热量从一边的金属向另一边金属传导的现象,通过制成板状半导体元件,通直流电流时,界面的一面吸热另一面可以放热,因此,对于衣服的使用者来说,这种组合产品可以实现在穿着衣服的同时运行冷气和暖气,从而可以应用在户外或者高温作业的环境下,并且只是对人体的身部进行降温,因而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能量利用率高,环保节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体积小、便于携带,而且采用涡轮风扇其散热快,能在更小的空间占用下输出更大的风量,提升散热效果,快速降温,而且可以结合任何衣服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帕尔帖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微风扇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微风扇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一种在沙漠中使用的升降温衣服,包括衣服本体1,所述衣服本体包括降温内层和保暖外层,所述降温内层和保暖外层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所述降温内层和保暖外层间还设置有温度调节单元。
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包括绝热电路板以及设于该绝热电路板上的帕尔贴元件。
所述帕尔贴元件111包括与降温内层20接触的吸热金属片112以及与保暖外层21接触的两个放热金属片113,其中一放热金属片通过n型半导体114电连接于所述吸热金属片左侧上,另一放热金属片通过p型半导体115电连接于吸热金属片右侧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来达到制热制冷效果的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74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