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的转向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3680.3 | 申请日: | 2015-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7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峰;王文建;邵文彬;廖武;张雷;张军然;罗朗;尹爱霞;许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B62D1/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转向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的转向管柱。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转向管柱是转向系统的重要零部件,基本功能是实现转向力矩的传递。随着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转向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车上要求转向管柱兼具径向调节、轴向调节的四向调节功能,以满足不同驾驶员对驾驶舒适性的要求,同时,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其良好的溃缩功能可降低方向盘对人体的伤害。
现有的汽车的转向管柱如图1所示,转向管柱的调节机构包括与仪表架横梁相连的横梁支架10’,横梁支架10’上设置有调节支架11’,与转向管柱20’固连的托壳架30’,托壳架30’的端部设置销轴40’,销轴40’与转向管柱20’垂直布置,销轴40’与调节支架11’上设置的条形孔111’配合构成转向管柱20‘的角度调节配合,以及锁紧调节支架11’和托壳架30’两者相对位置的锁紧机构,配合状态下,销轴40’位于条形孔111’内并可沿着条形孔111’限定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托壳架30’及转向管柱20’位移,进而实现方向盘的位置调节,位置调节适当后由锁紧机构锁紧固定。
上述的机构中,其仅能实现径向调节的溃缩吸能的转向管柱,仅为两向可调,而无轴向调节功能,其溃缩结构设计简单,碰撞时无法起到很好的吸能作用,造成方向盘对人体的较大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转向管柱,可增加转向管的轴向调节功能,提高具溃缩吸能性,降低方向盘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提高驾驶安全性,同时降低管柱上壳体与管柱下壳体之间的磨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的转向管柱,包括管柱上壳体、嵌装于所述管柱上壳体内的管柱下壳体,和锁止所述转向管柱的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安装于与车体固接的第一支架上,且通过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两相对侧壁的第一滑槽实现所述转向管柱的径向可调,还包括实现所述转向管柱轴向可调的轴向调节机构,所述轴向调节机构包括与所述管柱上壳体固接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两相对侧壁分别设有沿所述管柱上壳体轴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锁止机构中的固定轴滑接于两所述第二滑槽内,管柱上壳体与所述管柱下壳体之间还设有减摩套管。
优选地,所述减摩套管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设有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滑槽的两端,所述安装凸台嵌入所述第二滑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滑槽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减摩套管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设有缓冲凸台,所述缓冲凸台与所述第一支架接触。
优选地,还包括嵌装于所述第二滑槽内的减摩块,所述减摩块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与所述第二滑槽同轴设置,且所述条形槽的槽宽小于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宽。
优选地,所述锁止机构通过压紧部压紧所述转向管柱。
优选地,所述压紧部包括设于所述固定轴的压块,和设于所述管柱上壳体的导向槽,所述压块压紧所述管柱上壳体,并滑接于所述导向槽。
优选地,所述压紧部还包括限位扭簧,所述限位扭簧的两端勾挂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限位扭簧的中间弯折部与所述压块抵靠。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第二滑槽的部位设有加强结构。
优选地,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两端的第一加强板,和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第二滑槽的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向远离所述转向管柱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二加强板向靠近所述转向管柱的一侧弯折。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转向管柱,包括管柱上壳体、嵌装于所述管柱上壳体内的管柱下壳体,和锁止所述转向管柱的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安装于与车体固接的第一支架上,且通过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两相对侧壁的第一滑槽实现所述转向管柱的径向可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实现所述转向管柱轴向可调的轴向调节机构,所述轴向调节机构包括与所述管柱上壳体固接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两相对侧壁分别设有沿所述管柱上壳体轴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锁止机构中的固定轴滑接于两所述第二滑槽内,管柱上壳体与所述管柱下壳体之间还设有减摩套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加轴向调节机构,将现有技术中仅可实现两向调节的转向管柱优化为四向调节,以方便驾驶员根据个人的身高、体型对方向盘进行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调节,提高了驾驶员驾驶的舒适性,同时,新增的轴向调节机构兼具溃缩吸能作用,较仅两向可调的转向管柱相比,其溃缩吸能性提高,驾驶的安全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转向管柱的轴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36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