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高溶解度盐乙二醇溶液的脱盐闪蒸罐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23122.7 | 申请日: | 2015-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3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 发明(设计)人: | 金晓剑;周晓红;刘伟强;张桂基;贺三;袁宗明;杜河泉;刘百臣;郝蕴;杨壮春;孙旭;高国强;张长智;林林;魏伟荣;李文英;刘康;朱生东;谢英;李翔;张伊恒;夏美玉;周岩;刘春风;王正勇;邓志彬;刘阳;张勤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3/06 | 分类号: | B01D3/06;B01D1/00;B01D9/02;B01D21/02;B01D21/26;C07C31/20;C07C29/76;C07C29/8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 地址: | 30045***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解度 乙二醇 溶液 脱盐 闪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气储运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高溶解度盐乙二醇溶液的脱盐闪蒸罐。
背景技术
闪蒸罐是流体发生闪蒸,实现快速分离的场所。虽然各式闪蒸罐的原理基本一致,但是由于不同类别闪蒸罐具有不同的内部结构和不同的内部处理方式,因此,不同类别闪蒸罐之间的处理效率也各不相同,高低有别。
含高溶解度盐乙二醇的脱盐闪蒸罐系统虽已出现于石油天然气工业储运系统中,但由于这些闪蒸罐大多仅依靠过热蒸发浓缩技术进行闪蒸,更偏向于乙二醇的闪蒸效率,对于高溶解度盐的结晶效果以及脱高溶解度盐效率而言尚不理想;另外,现有技术中的闪蒸罐普遍具有体积大、结构复杂、能耗高等显著缺点,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种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能耗低、可高效实现高溶解度盐结晶及脱除的闪蒸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高效实现高溶解度盐结晶及脱除、且体积小、结构简单、低能耗的闪蒸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高溶解度盐乙二醇溶液的脱盐闪蒸罐,包括壳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壳体上的闪蒸气相出口、捕雾器、原料液进液口、过热循环入口、过热循环出口、固液旋流器及盐粒结晶沉降出口,还包括设置在原料液进液口与固液旋流器之间的流道、流道侧板、1#沉降板及2#沉降板,所述流道主要由起始水平段流道、倾斜段流道及带孔水平段流道依次连接组成,各段流道旋转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流道侧板对应设置在流道一侧,所述1#沉降板及2#沉降板并列设置在壳体内,且1#沉降板位于带孔水平段流道一侧,2#沉降板位于起始水平段流道一侧,所述过热循环入口与起始水平段流道相连通,所述1#沉降板与2#沉降板上设有开孔。
进一步,所述倾斜段流道的倾斜角度为15°~25°,其在壳体内壁上的旋转角度≥120°。
进一步,所述带孔水平段流道在壳体内壁上的延伸旋转角度为40°~50°。
进一步,所述带孔水平段流道上的孔径为10mm~20mm,相邻孔心距为15mm~25mm。
进一步,所述1#沉降板上的开孔均匀布设在板体上,所述2#沉降板上的开孔布设在板体 下端处。
进一步,所述开孔的孔径为10mm~20mm,相邻孔心距为20mm~30mm。
进一步,所述固液旋流器为锥形结构,其锥角角度为60°。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高径比为1.5~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通过选取合适的流道尺寸及带孔沉降板来延长了罐内盐结晶的时间,通过采用不完全布孔沉降板及底部锥形固液旋流器等对含高溶解度盐的乙二醇原料液进行闪蒸和脱盐处理,为盐结晶提供了适宜的温度环境和结晶条件,使盐结晶的过程得到充分的保障,提高了盐结晶效率;与现有技术中单纯的过热蒸发相比,本方案简化了设备结构,并通过优化设备尺寸范围,缩小了设备体积,实现了设备能耗的降低,更提高了乙二醇闪蒸的速率及脱高溶解度盐的效率,对油气储运工程技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简图;
图4为2#沉降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含高溶解度盐乙二醇溶液的脱盐闪蒸罐,包括壳体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壳体1上的闪蒸气相出口2、捕雾器3、原料液进液口4、过热循环入口5、过热循环出口6、固液旋流器7及盐粒结晶沉降出口8;还包括设置在原料液进液口4与固液旋流器7之间的流道、流道侧板9、1#沉降板10及2#沉降板11,所述流道主要由起始水平段流道12、倾斜段流道13及带孔水平段流道14依次连接组成,各段流道旋转设置在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流道侧板9对应设置在流道一侧,所述1#沉降板10及2#沉降板11并列设置在壳体1内,且1#沉降板10位于带孔水平段流道14一侧,2#沉降板11位于起始水平段流道12一侧,所述过热循环入口5与起始水平段流道12相连通,所述1#沉降板10与2#沉降板11上设有开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31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草甘膦生产的结晶釜
- 下一篇:真空脱单聚合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