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感应电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3089.8 | 申请日: | 2015-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5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善金亿精密铸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0 | 分类号: | B22D11/10;B22D3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冯云 |
地址: | 314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电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连铸技术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感应电炉。
背景技术
有芯式工频感应电炉是铜及铜合金型材水平连铸工艺中最常见的熔料设备,通常采用熔化炉和保温炉二种功能的有芯式工频电炉组合,它将熔铸原料熔化并配好所需合金比例,待保温炉需要时,通过液压传动装置将炉体倾斜,熔料经倾口溢出,通过过水溜槽注入保温炉内,然而,与连铸技术的突破相比,电炉设备改造的步伐比较缓慢。很明显,分体式工频炉组合是一种落后的工艺装置。在铜及铜合金熔料从熔化炉通过溜槽流到保温炉的过程中,高温状态下的铜合金熔料液流充分暴露在空气中,辐射出大量的热量,同时熔料吸收空气中的氧、氢等有害气体,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其氧化物形成浓烟散发出去,这不仅造成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对周围人群尤其是操作工人有身体伤害,而且也使熔体中的成分材料由于部分氧化而损失;然而新型的连铸连体式工频电路组合方式,熔化炉熔炼过程中塞棒要始终插在炉内,高温的铜水在液面附近对石塞棒腐蚀严重,几乎每二十小时左右要更换一次,塞棒消耗量大增大了生产成本,过水底座采用石墨材料,其外插口内壁或周边有时会暴露在空气中,高温下的石墨材料极易氧化而被腐蚀,稍有防护不当就有插口变径或失灵的现象发生。连续作业的情况下这种过水底座一般的使用寿命较短。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而进行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塞棒消耗及避免插口氧化变形的感应电炉。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感应电炉,包括熔化炉、保温炉、过水底座、内插塞棒、电频感应加热装置、冷却水管道、结晶器、外插塞棒一及外插塞棒;熔化炉内一侧下端设置有过水底座,过水底座向外延伸至位于熔化炉一侧的保温炉内,熔化炉和保温炉之间的过水底座外围设置有电频感应加热装置,电频感应加热装置外围设置有冷却水管道;位于熔化炉内的过水底座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底座进水口,位于保温炉内的过水底座的末端设置有底座出水口;熔化炉靠近保温炉的外侧设置有外插塞棒一,保温炉靠近熔化炉的外侧设置有外插塞棒二,外插塞棒一和外插塞棒二的底端均插入过水石墨底座内;保温炉内背离底座出水口的一侧设置有结晶器并延伸至保温炉体外。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插塞棒、外插塞棒一和外插塞棒二的材质均为奥氏体热强钢,使塞棒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水底座采用高铝质硅酸盐材料,避免插口的氧化变形,尤其是当暂时停炉重启时,插口的尺寸也保持了稳定,使过水底座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过水成功率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设备整体结构采用连体式工频电路组合方式,避免了在铜及铜合金熔料从熔化炉通过溜槽流到保温炉的过程中,高温状态下的铜合金熔料液流充分暴露在空气中,辐射出大量的热量,同时熔料吸收空气中的氧、氢等有害气体,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其氧化物形成浓烟散发出去,这不仅造成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对周围人群尤其是操作工人有身体伤害,而且也使熔体中的成分材料由于部分氧化而损失,减少了环境污染。
2.设备采用连体式电炉过水的操作,相比分体式电炉过水操作大大缩短了时间,简化了操作手续,两个连在一起的炉体铜水在转移中热量损失减少,这就大幅减少了保温炉中铜水的热辐射损失和物料的挥发,减少了资源浪费,节约了成本。
3.过水底座上设置有外插塞棒,大大减少了铜水对塞棒的侵蚀面积,塞棒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塞棒的结构形式也可以简化,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使过水更加的安全。
4.过水底座采用高铝质硅酸盐材料,避免插口的氧化变形,尤其是当暂时停炉重启时,插口的尺寸也保持了稳定,使过水底座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过水成功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感应电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善金亿精密铸件有限公司,未经嘉善金亿精密铸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30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轮毂铸造的合模模具
- 下一篇:新型铸件浇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