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节长度的口咽通气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2200.1 | 申请日: | 2015-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2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星玲;杨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长度 通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调节长度的口咽通气道。
背景技术
口咽通气道是一种简易方便的声门外通气装置,用于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保持气道通畅。目前在麻醉科、呼吸内科、ICU和急诊科等临床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常作为气道管理辅助器具,为气管插管必备设备。口咽通气道置入后的理想对位是:从患者的口腔插入到咽腔后,咽端位于声门外0.5cm处,而翼缘紧贴于口唇之上。如此对位可以支撑起咽后壁,从而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保持气道通畅。目前临床上应用传统口咽通气道之前需要首先选择其型号,指导其型号选择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长度,即按照拟置入的深度来选择,通常采用口外初步测量确定,即从口唇中部至下颌角下缘长度。因此,在应用传统口咽通气道之前,需要准备多个型号,准备工作较繁琐,特别是在院外急救中,准备多个型号口咽通气道存在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口咽通气道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长度的口咽通气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可调节长度的口咽通气道,包括口咽通气道本体,所述口咽通气道本体的一端为咽端,口咽通气道本体的另一端为口端;所述口咽通气道本体靠近咽端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口咽通气道本体的口端向垂直于口咽通气道本体的外侧延伸形成翼缘;所述口咽通气道本体的横截面呈工字型结构,所述口咽通气道本体的中部为中隔板,上部为上挡板,下部为下挡板;所述口咽通气道本体靠近口端设置一段长短可调的伸缩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位于伸缩段的部分由伸缩材料制成并与中隔板滑动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挡板位于伸缩段部分的底部中部设置凹槽,所述上挡板位于伸缩段的部分通过凹槽卡在中隔板上并与中隔板滑动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挡板的凹槽的侧壁设置至少两个上档位槽,所述中隔板上设置上弹性卡,所述上弹性卡的一端固定在中隔板上,上弹性卡的另一端卡在上档位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下挡板位于伸缩段部分的顶部中部设置凹槽,所述下挡板位于伸缩段的部分通过凹槽卡在中隔板上并与中隔板滑动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方案,所述下挡板的凹槽的侧壁设置至少两个下档位槽,所述中隔板上设置下弹性卡,所述下弹性卡的一端固定在中隔板上,下弹性卡的另一端卡在下档位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中隔板位于弧形结构部分设置三个中隔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口咽通气道本体靠近口端设置一段长短可调的伸缩段,通过伸缩段可调节口咽通气道的长短。本口咽通气道可设大小不等的成人和儿童两种型号。在临床应用特别是在院外急救中,只需携带成人型和儿童型两种可调节长度的口咽通气道便可满足成人和儿童需求,不但携带方便,而且使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可调节长度的口咽通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视图;
图3为图1中沿B—B方向的剖面视图。
附图中,1—咽端; 2—口端; 3—翼缘; 4—中隔板; 5—上挡板; 6—下挡板; 7—伸缩段; 10—上档位槽; 11—上弹性卡; 12—下档位槽; 13—下弹性卡; 14—中隔窗; 17—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所示,可调节长度的口咽通气道包括口咽通气道本体,口咽通气道本体的一端为咽端1,咽端1是位于声门外0.5cm处,口咽通气道本体的另一端为口端2,口端2是位于口部外。口咽通气道本体靠近咽端设置为弧形结构,口咽通气道本体的口端向垂直于口咽通气道本体的外侧延伸形成翼缘3。口咽通气道本体的横截面呈工字型结构,口咽通气道本体的中部为中隔板4,上部为上挡板5,下部为下挡板6,如图2所示。口咽通气道本体靠近口端2设置一段长短可调的伸缩段7,上挡板5和下挡板6位于伸缩段7的部分由伸缩材料制成并与中隔板4滑动配合。
上挡板5位于伸缩段7部分的底部中部设置凹槽,上挡板5位于伸缩段7的部分通过凹槽卡在中隔板4上并与中隔板4滑动配合,如图3所示。上挡板5的凹槽的侧壁设置至少两个上档位槽10,中隔板4上设置上弹性卡11,上弹性卡11的一端固定在中隔板4上,上弹性卡11的另一端卡在上档位槽10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22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拥抱引导装置
- 下一篇:一种雾化给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