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腔隙内镜手术拉钩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2059.5 | 申请日: | 2015-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1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杨璟辉;裘年存;林文波;杨鹏;傅志仁;江道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94;A61M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腔隙内镜 手术 拉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小腔隙内镜手术拉钩。
背景技术
内镜手术技术在胸部和腹部外科领域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在非自然腔隙内镜技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比如关节镜、乳腔镜、内镜甲状腺手术。小腔隙内镜手术发展至今,手术路径变化多样,以内镜甲状腺手术为例,根据手术的路径可分为颈部小瘢痕内镜甲状腺手术和颈部无瘢痕内镜甲状腺手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完全内镜甲状腺手术(total endoscopic approaches)和内镜辅助甲状腺手术(video assissted endoscopic approahes)。内镜颈部手术要求操作精细,特别是预防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甲状旁腺、颈部主要血管和神经处等损伤,从最初的胸骨上切口径路逐渐演变成为达到美容效果、将瘢痕移至颈外的颈部无瘢痕手术径路,其操作空间的建立和维持,以及如何保持手术操作空间内的清晰视野对于手术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电刀和超声刀是腔镜手术中常用的器械,但在分离、切割组织时,容易产生汽化水雾、烟雾等,明显干扰腔镜视野,此时,术者只能引入吸引器进行抽吸,或者暂停手术,打开穿刺套管使腔内空气流通,直至术野恢复清晰。并且,对于所有的小腔隙内镜手术来说,器械多在扇形集中区域,不但无益于手术,而且会发生“筷子干扰”效应,即在狭小空间内难以多方位协调一致,而频繁地更换器械又会影响手术的流畅性。因此,实现“一械多能”是小腔隙内镜手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申请号为“200420052593.8”、授权公告号为“CN 2745517 Y”、名称为“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所述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是由金属丝经过弯折加工而成的,拉钩体为宽底的“V”字形,拉钩体的前端为针尖,拉钩体双臂的近宽底处向拉钩杆的方向弯曲约150°角,拉钩体的平面与拉钩杆呈90°角弯曲,拉钩柄为弓形。在使用时,用拉钩的针尖自颈部外侧的皮肤刺入,然后经过旋转拉钩,将整个拉钩置入甲状腺腔内,在腔镜分离钳的协助下用拉钩的钩体将分离开的颈前肌群拉向外侧,达到暴露甲状腺的目的。这个实用新型中拉钩体的顶端为锐利的针尖,进入腔内后,在调整拉钩位置时存在刺破颈部大血管的潜在风险;此拉钩仅能实现建立和维持腔内空间的功能,作用性小。
申请号为“200920050459.7”、授权公告号为“CN 201346219 Y”、名称为“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及辅助穿刺引导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及辅助穿刺引导器,由三件套组成,一端有手柄,所述辅助穿刺引导器为圆管体,前端为剖切的中空针尖,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为细长丝体,前端为“V”字形拉钩。手术时,确定需要操作的穿刺部位,用穿刺引导器中空针尖在穿刺部位缓缓进针穿入皮肤,皮下组织在内镜观察下进入视野,退出引导器中空针尖少许,使得引导器中空针尖一部分留于体内,一部分外露于体表形成一个由引导器中空针尖产生的连通体表及体内的通道;顺着通道将拉钩主体逆时针旋转进入体内,退出引导器;进入体内的拉钩可将颈前的肌群拉向外侧,使甲状腺充分暴露;术毕后松开拉钩所牵引的组织,沿着钩体前端的角度顺时针转出。这个实用新型专利的穿刺难度大、要求高,对“V”字形拉钩的强度要求大,控制力度难掌握,且穿刺引导器仅能实现建立腔内空间这一单一功能,作用性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既能建立和维持稳定的腔内操作空间,又能将超声刀或者电刀工作时产生的汽化水雾、烟雾等抽吸出来,以迅速恢复清晰术野的用于小腔隙内镜手术中使用的拉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腔隙内镜手术拉钩,包括拉钩体、拉钩杆和拉钩柄,其中:
所述拉钩体为弯折管状结构,拉钩体沿其轴向贯穿设有第一通孔,拉钩体上开设有与该第一通孔连通的辅助吸引孔;
所述拉钩体的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的端口呈圆锥形结构,拉钩体的另一端为连接端;
所述拉钩杆沿其轴向贯穿设有第二通孔,拉钩杆的一端连接在拉钩体的连接端上,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连通;
所述拉钩杆上安装拉钩柄。所述拉钩杆的一端与拉钩体进行连接,拉钩杆的另一端与外界的负压吸引器进行连接。所述拉钩体的自由端端口为圆锥形结构且拉钩体的自由端端口和辅助吸引孔都为钝性口,该设计可减少因拉钩刺入皮肤或者在腔内调节拉钩位置时意外刺破腔内大血管的几率;所述辅助吸引孔则是对吸引功能及范围的一个补充,尤其是当拉钩体的自由端端口因牵拉而被嵌入的组织堵塞时,辅助吸引孔可以继续进行吸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20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术中用复合式拉钩
- 下一篇:体表小肿块穿刺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