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级连接的LED模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21434.4 | 申请日: | 2015-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51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 发明(设计)人: | 何源源;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灿明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 代理公司: | 广东赋权律师事务所 44310 | 代理人: | 吴军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连接 led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级连接的LED模组。
背景技术
耗电设备需要有供电装置(电源),多个耗电设备同时需要供电时,常将其通过串联/并联的方式连接到一起。在LED照明领域,常需要给一个或者多个LED模组同时供电。为减少供电端口的数量,常通过将LED模组采用导线连接起来,实现模组串。在此,将单个模组或者模组串定义为模组集。通过市电供电到电源实现电流/电压等的转换,给模组集提供合适的供电资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单个模组集的模组数量(级联数量)由于模组间的导线连接带来的压降而受到限制。当模组数量超过最大级联数量时,则需多个供电电源装置供电形成多个供电端口。如何提高模组串的最大级联数量、减少电源使用量是经常被人们所考量的。
现有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1:为增加级联数量,采用LED模组集首尾端同时供电,其缺点是:每个模组集需要2个电源装置,方案成本明显增加,安装成本也明显增加。
现有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2:不增加级联数量的,常采用多LED模组集供电;其缺点是:1.当单模组集中的模组数量达到一定时,易出现模组串亮度不一致的情况;2.实际应用时,需采用多个电源装置,方案成本明显增加,安装成本也明显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级连接的LED模组,保证长串模组前后端LED亮度一致,只需要一个电源装置,且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级连接的LED模组,其包括: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后至少连接一级第一LED模组集,最后一级所述第一LED模组集后连接第一升压模块,所述第一升压模块至少连接一级第二LED模组集,最后一级所述第二LED模组集后连接第二升压模块。
优选地,所述第二升压模块至少连接一级第三LED模组集,最后一级所述第三LED模组集后连接第三升压模块。
优选地,所述第三升压模块至少连接一级第四LED模组集,最后一级所述第四LED模组集后连接第四升压模块。
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级连接的LED模组,1.可以大大减少多模组使用时电源装置的使用数量;2.用户大大降低模组与电源装置的连接,安装方便,大大节省安装成本;3.避免长串LED模组前段尾端亮度不一致的情况,改善模组串/集的照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级连接的LED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级连接的LED模组,其包括:电源装置、电源装置连接市电,所述电源装置后至少连接一级第一LED模组集,可以为一级第一LED模组集,也可以为二级第一LED模组集,或者更多级的第一LED模组集进行串联,第一级的第一LED模组集连接电源装置,最后一级所述第一LED模组集后连接第一升压模块,所述第一升压模块至少连接一级第二LED模组集,最后一级所述第二LED模组集后连接第二升压模块。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升压模块至少连接一级第三LED模组集,最后一级所述第三LED模组集后连接第三升压模块。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升压模块至少连接一级第四LED模组集,最后一级所述第四LED模组集后连接第四升压模块。
以此类推,可以依次连接有更多级的LED模组集和升压模块。如图1所示,包括第N升压模块和第N模组集。
当模组集达到一定的级联数量时,在其尾端增加升压模块,将单模组串的尾端电压Vb通过升压模块后作为下个模组集的输入电压Vc,是Vc达到目标电压Va。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多级连接的LED模组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灿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灿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14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