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腹壁缺损腹膜内修补的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1124.2 | 申请日: | 2015-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2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胡民辉;黄榕康;杨科力;曾杨;吴丁财;赵洁;赵日升;汪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辉;吴丁财;胡民辉;黄榕康;汪建平 |
主分类号: | A61L27/20 | 分类号: | A61L27/20;A61L27/16;A61L27/06;A61L27/5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蔡国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腹壁 缺损 腹膜 修补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腹壁缺损腹膜内修补的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无张力腹壁缺损修补材料聚丙烯(PP)网片只用于腹膜外修补,不存在腹腔脏器安全性问题。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不能满足腹腔镜手术及腹膜内修补需求。若用于腹膜内修补则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包括肠瘘、肠梗阻、窦道形成、感染及明显疼痛感等并发症。因此,传统的聚丙烯补片不能应用于腹壁缺损的腹膜内修补;况且,现有的腹腔内修补材料仍然会出现相对较多的感染、复发等并发症,且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不利于临床的广泛应用。寻找一种适用于腹腔内腹壁缺损修补的补片,减少传统补片相关并发症是目前腹壁缺损修补研究的难点与热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更好地防粘连性和抗菌性的用于腹壁缺损腹膜内修补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腹壁缺损腹膜内修补的材料,包括聚丙烯网片,所述的聚丙烯网片的一侧设有季铵化的细菌纤维素膜,所述的季铵化的细菌纤维素膜的厚度为0.03~0.1mm。
在上述的用于腹壁缺损腹膜内修补的材料中,所述的聚丙烯网片为聚多巴胺化的聚丙烯网片。
在上述的用于腹壁缺损腹膜内修补的材料中,所述的聚丙烯网片包括网状的芯层和包裹在所述的网状的芯层外侧的聚丙烯层,所述的芯层为记忆合金层。
在上述的用于腹壁缺损腹膜内修补的材料中,所述的网状的芯层为钛-镍记忆合金层。
在上述的用于腹壁缺损腹膜内修补的材料中,所述的网状的芯层和聚丙烯层之间还设有一聚氯乙烯层。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结构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腹壁缺损腹膜内修补的材料分为两层,一层为聚多巴胺化聚丙烯网片,一层为季铵化细菌纤维素膜。其中,细菌纤维素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具有生物组织相容性好、纯度及结晶度高、透水及透气性能优异、保液性好等优点,上述两层具有亲水性,结合紧密,本实用新型结合了聚丙烯和细菌纤维素两种材料的优良特性,可应用于腹壁缺损的腹膜内修补,肠梗阻、肠瘘、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在腹腔内修补时,季铵化细菌纤维素膜接触腹腔,有效防止腹内脏器粘连并减少相关并发症,而且季铵基团具备持久的抗菌效果,可有效的防止感染。通过此种复合方式,季铵化细菌纤维素膜厚度可控,具备良好的透水性及透气性。总之,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腹壁缺损腹膜内修补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更好地防粘连性和抗菌性。
此外,聚丙烯网片芯层采用记忆合金可以适用于微创手术,并且结构更加牢固轻便,提高了本修补材料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芯层和聚丙烯层之间还设有聚氯乙烯层,聚氯乙烯层与合金材质的芯层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同时与聚乙烯层能够结合,提高了整个聚丙烯网片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聚丙烯网片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腹壁缺损腹膜内修补的材料,包括聚丙烯网片1,所述的聚丙烯网片1的一侧设有季铵化的细菌纤维素膜2,所述的季铵化的细菌纤维素膜2的厚度为0.03~0.1mm,优选地为0.05mm,所述的聚丙烯网片1为聚多巴胺化的聚丙烯网片1。具体来说,季铵化的细菌纤维素膜2以及聚多巴胺化的聚丙烯网片1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将通过培养木醋杆菌所得的一定量细菌纤维素加入硝酸铈铵溶液中活化,洗脱干燥后加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中接枝,随后相继加入溴代正丁烷或溴代十二烷和丙酮的混合溶液并进行季铵化。所得季铵化的细菌纤维素用氯化锂和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溶液溶解,将所得细菌纤维素溶液用玻璃棒蘸取并涂覆于聚多巴胺薄膜的聚丙烯网片一侧,得到季铵化的细菌纤维素膜2复合聚多巴胺化聚丙烯网片1。其中,聚多巴胺薄膜的聚丙烯网片1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一块3*3cm的聚丙烯网片放入10mmol/L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缓冲溶液中,随后加入盐酸多巴胺,其浓度为2g/L,室温下搅拌反应48h后取出。所得的聚丙烯网片用大量去离子水冲洗溶液至澄清,在40℃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即得到聚多巴胺化聚丙烯网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辉;吴丁财;胡民辉;黄榕康;汪建平,未经王辉;吴丁财;胡民辉;黄榕康;汪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11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纤维脂肪瘤吸出器
- 下一篇:一种多孔型皮肤修复海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