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低纹波电源电路及使用该电源电路的LED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1065.9 | 申请日: | 2015-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2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谯夕;常中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康佳绿色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低纹波 电源 电路 使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驱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LED低纹波电源电路及使用该电源电路的LED灯。
背景技术
LED是新世纪照明技术的不断发展方向,相较于传统的白炽灯、荧光灯等,LED灯具有体积小、寿命长、功耗低、无污染、色彩绚丽等优点。但是,LED灯具在一些技术方面还处于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阶段,比如现在市场上绝大部分LED灯具会出现“频闪”现象(这里所说的频闪是指用数码相机较近距离拍摄点亮的LED灯具时,会出现频闪,水纹等情况),如果长期在这种光环境下生活,会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频闪”现象在传统荧光灯具上同样存在,作为替代传统照明产品的新一代节能环保LED灯具,应当攻克此问题。
而LED灯具出现“频闪”现象的原因,即在于驱动LED灯具的直流电源一般是由交流电源通过各种整流而形成,这就不可避免的在直流定量中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交流成分,这些交流成分即所谓的纹波(叠加在直流稳定量上的交流分量),为了衡量纹波成分的多少可用纹波系数(输出直流中,脉动的峰值与谷值之差的一半,与输出平均值的比)来标定,目前低纹波电源中输出纹波系数尚无统一规定,一般认为纹波系数小于5%的整流电源可称为低纹波电源。恒流源电解的纹波电流对LED寿命影响相当大,为了提高LED的工作寿命,还需要研究低纹波恒流源。
目前,LED电源需要满足低纹波的要求也是可以做到的,大概有以下几种方式:一、加大输出电解电容;二、采用填谷式被动PFC方案;三、采用两级方案。
对于方案一(如图1所示),此方案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电解电容吸收一部分纹波,通过实验知道当输出电解的容量等于输出电流的2~3倍时纹波系数约为20%,实际经验是当纹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后(约为10%)很难再进一步降低纹波,且电解增加的越多成本就越高,所需要的体积越大,在小体积灯管的光源中根本不可行。
对于方案二(如图2所示),采用两个大电容以及三个二极管进行功率因数校正,因为整流桥后面有大的电解电容,所以将电流纹波吸收,再通过变压器或者电感到次级,但是如果输出高于40V时将无法做成85-264V全电压输入,填谷式整流后的输出电压比普通整流后的输出电压低不少,有可能在低压输入时带载不足。另外,无论隔离还是非隔离填谷方案谐波测试无法通过,并且功率因素也不能完全达到0.95以上(实际约为0.9)。
对于方案三(如图3所示),两级方案根据选型不一样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两级电路的外围器件很多,导致体积大,成本高。在实际生活中灯管是我们使用最多的光源,T8、T5广泛应用于工厂、家庭、学校、写字楼等场所,由于是日常生活的场所,所以人们对这类灯管的要求通常很高。灯管原本体积就很小,为了结构的强度和散热合格更会在灯管中加入铝型条,这样留给电源的空间更小,想要放入两级电源根本不可能,且由于成本过高,在市场上的销售额也会大打折扣。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设计一种小体积、低成本、低纹波、高性能的LED电源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LED电源存在的:体积大、制造成本高、输出纹波不能控制在5%以内的问题,提供了一种LED低纹波电源电路及使用该电源电路的LED灯;本实用新型通过创新的构建方法,不仅将原有电路所存在的问题全部解决,且在其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电源的性能,降低了电路体积和成本,便于推广应用。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LED低纹波电源电路,包括前级驱动模块和后级低纹波模块,所述的前级驱动模块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出给后级低纹波模块,所述的后级低纹波模块包括一型号为JW1221的纹波消除芯片,该纹波消除芯片的VIN管脚通过电阻RB1与前级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纹波消除芯片的VC管脚通过电容CB2接地,电容CB2两端并联有电阻RB5;纹波消除芯片的VG管脚连接NMOSFET管QB1的栅极,纹波消除芯片的VS管脚通过相互并联的电阻RB3、电阻RB4接地,该VS管脚还与NMOSFET管QB1的源极相连;纹波消除芯片的VLIMIT管脚通过电阻RB2后分成两路,一路与NMOSFET管QB1的漏极相连,另一路通过二极管DB1连接LED负载,纹波消除芯片的GND管脚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前级驱动模块采用型号为SD6904S的驱动控制芯片,芯片外围采用浮地BUCK架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康佳绿色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康佳绿色照明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10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