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钻井泵内外置一体式润滑油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0884.1 | 申请日: | 2015-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7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徐跃成;丰兆安;梁勇;夏辉;李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18 | 分类号: | F04B53/18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王奇 |
地址: | 72100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井泵 外置 体式 润滑 油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钻井泵内外置一体式润滑油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钻井泵动力端润滑方式主要是由油泵增压,并通过润滑管汇,将润滑油输送到泵的各个润滑点。其中F系列钻井泵主要分为内置式供油润滑和外置式供油润滑,内置式供油润滑是在泵腔内设置齿轮油泵来提供润滑油压;外置式供油润滑是在泵体外一侧设置一台电动齿轮油泵总成来提供润滑油压。单一的供油方式所产生的油压较小,在无其他供油装置进行压力补偿时,润滑点的油压过低,容易出现轴承温升高、导板润滑不良等现象,造成泵的零部件损坏,缩短泵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井泵内外置一体式润滑油路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润滑油路单一,供油压力过低,导致各个润滑点有效润滑不足,造成泵零部件损坏,缩短泵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钻井泵内外置一体式润滑油路系统,在钻井泵的泵体的内腔中安装有齿轮油泵,该齿轮油泵的一端通过吸油管与吸油过滤器连通,另一端通过进油管三与分油器连通;
在钻井泵的泵体外侧分别安装有油泵总成一和油泵总成二,其中油泵总成一的一端与泵腔内的吸油管一连通,油泵总成一的另一端通过进油管一与分油器连通;油泵总成二的一端与泵腔内的吸油管二连通,油泵总成二的另一端通过进油管二与分油器连通;分油器通过多个分流管连通到各个润滑点。
本实用新型的钻井泵内外置一体式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还在于:
分油器通过一个端口与压力表连通,分油器通过另一个端口与溢流阀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用于F系列钻井泵,内外置齿轮油泵可以单一启动,也可以同时运转,实现一种供油方式不能满足油压要求或出现故障不工作时开启运转另一个齿轮油泵进行压力补偿,这样能避免因供油油压不足造成的F系列钻井泵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左侧视向示意图。
图中,1.泵体,2.油泵总成一,3.吸油管一,4.齿轮油泵,5.溢流阀,6.进油管三,7.分油器,8.吸油过滤器,9.吸油管二,10.油泵总成二,11.进油管一,12.压力表,13.分流管,14.进油管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在(F系列)钻井泵的泵体1的内腔中安装有内置式的齿轮油泵4,该齿轮油泵4的一端通过吸油管与吸油过滤器8连通,另一端通过进油管三6与分油器7连通;在钻井泵的泵体1外周沿轴线两侧分别安装有一组电动齿轮型的油泵总成一2和油泵总成二10,其中油泵总成一2的一端与泵腔内的吸油管一3连通,油泵总成一2的另一端通过进油管一11与分油器7连通;油泵总成二10的一端与泵腔内的吸油管二9连通,油泵总成二10的另一端通过进油管二14与分油器7连通;分油器7的一个端口(通过铜管)与压力表12连通,分油器7的另一个端口与溢流阀5连通,分油器7的其余端口通过多个分流管13连通到各个润滑点。
分流管、进油管和吸油管均采用铜管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钻井泵正常工作时,内置的齿轮油泵4运转,油泵总成一2和油泵总成二10呈关闭状态,由齿轮油泵4为各个润滑点提供油压;当压力表12显示压力过低时,控制系统立即启动油泵总成一2或油泵总成二10,内外置的油泵同时运转,进行油压补偿;当齿轮油泵4的运转出现故障不能供油时,启动油泵总成一2或油泵总成二10,或同时启动油泵总成一2和油泵总成二10以保证润滑油压。
本实用新型内外置一体式润滑油路系统尤其适合于F系列钻井泵,可使得内外置油泵同时运转,当内部的供油方式不能满足油压要求或出现故障不工作时,可以运转外部的齿轮油泵进行压力补偿,这样能避免因供油油压不足造成的泵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08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PLC实现的水环真空泵节能控制装置
- 下一篇:抽油泵抗压下阀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