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层采油螺旋泵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0737.4 | 申请日: | 2015-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3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F04D29/06 | 分类号: | F04D29/06;E21B4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7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层 采油 螺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层采油螺旋泵。
背景技术
油井中有多套层系合采时,由于油层之间的压力、油层物理性质、原油性质等差异,往往互相干扰,使部分油层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减少或消除层间干扰,应分层开采,包括分层采油、分层注水及其配套技术。分层采油时,通常使用螺旋泵抽取石油,螺旋泵在抽取石油时,电机输出轴的扭矩非常大。由于抽油作业时间很长,而且油井地区环境较差,使得电机输出轴容易磨损,导致产生异响,严重的导致螺旋泵无法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能够使电机旋转轴能够长时间保持润滑的分层采油螺旋泵。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分层采油螺旋泵,包括壳体和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电机具有旋转轴,所述壳体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旋转轴穿过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设有油封,油封包裹住旋转轴且可与旋转轴相对转动,所述支撑座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旋转轴上设有第一沟槽,第一沟槽位于支撑座内且环绕旋转轴,所述油封上设有第二沟槽,第二沟槽为环状通道。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优选的,所述第二沟槽设置在油封内圈。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内设有轴承,旋转轴穿设与轴承中。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中间设有轴孔,所述旋转轴穿过轴孔。
优选的,所述通孔设置在油封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分层采油螺旋泵能够在油封和旋转轴之间积蓄润 滑油,从而使得旋转轴和油封之间保持持续润滑,减少摩擦损耗,从而延长螺旋泵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层采油螺旋泵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层采油螺旋泵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分层采油螺旋泵包括壳体10和电机20,所述电机20设置在壳体10内部,用于为螺旋泵提供旋转动力。所述壳体10上设有支撑座11,支撑座11位于壳体10的中部,所述支撑座呈凹陷状。所述支撑座11中间设有轴孔12。所述电机20具有旋转轴21,电机20的动力通过旋转轴21输出。所述旋转轴21可穿过所述支撑座11的轴孔12。所述支撑座11内设有油封30,油封30将旋转轴21包裹住且可与旋转轴21相对转动。所述支撑座11处还设有轴承40,从而增加旋转轴21的稳定性。所述支撑座11的侧壁上设有通孔13,通孔13设置在油封30上方,从而润滑油可通过通孔13进入支撑座11内,使得旋转轴21与油封30产生润滑作用,降低旋转轴21与油封30之间的磨损。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21上设有第一沟槽211,第一沟槽211位于支撑座内且环绕旋转轴21设置。所述油封30的内圈上设有第二沟槽31,所述第二沟槽31为环形通道。所述第一沟槽211和第二沟槽31可用于积蓄润滑油,从而使得旋转轴21和油封30之间可保持充分润滑,减小磨损。
本实施例的分层采油螺旋泵能够在油封和旋转轴之间积蓄润滑油,从而使得旋转轴和油封之间保持持续润滑,减少摩擦损耗,从而延长螺旋泵的寿命。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未经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07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叶轮
- 下一篇:新型节能化变频的风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