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砂过滤浓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20092.4 | 申请日: | 2015-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6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 发明(设计)人: | 马元锦;韩国生;赵天秀;王序威;王兴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盛瑞土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 地址: | 511447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滤 浓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砂过滤浓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尾砂过滤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金属矿产资源开采深度加大、开采难度增加,开采对象将逐步转向高应力环境下的深部矿体,复杂条件下的“三下”难采矿体。因此,必然面临深部岩爆、冲击地压等地质灾害问题;地表岩移、塌陷等生态环境问题;生产能力、生产成本等技术经济的问题。
为了解决采矿过程中遇到的上述难题,充填采矿方法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促使充填工艺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实际上,充填采矿的作用和意义已经远远的超出了矿山开采的范畴。因为利用工业废料大量深埋地下改善环境,以及矿产资源充分、合理的综合利用,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
尾砂在所有充填工艺技术中都是充填的主要材料来源,这是因为尾砂是矿山选矿后的主要废料,处理这些废料需要占用大量资源,并对环境带来危害,采用尾砂充填,成本低廉,还保护了环境。
以往的尾砂沉淀分离装置虽然能解决微浓度尾砂分离浓缩的问题,但是其分离浓缩的效率较低,仍有分离不彻底的问题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离更加彻底的尾砂过滤浓缩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尾砂过滤浓缩装置,包括同轴连接的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下筒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上筒体内设有滤网支筒,滤网支筒将上筒体内腔分隔为盛装进料的进料区和分离清水区,滤网支筒的底部与上筒体的底部密封,上筒体的外部设有与分离清水区相通的排水管。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滤网支筒包括设置于上筒体内的若干滤网支架和支撑于滤网支架间的滤网,进料口位于滤网支筒的内侧。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筒体的顶端位于分离清水区的顶部设有排气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筒体的底部与下筒体的底部设有密封环。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下筒体的底部为锥形,出料口位于下筒体上锥形部位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尾砂过滤浓缩装置将微浓度细尾砂通过进料口注入滤网支筒内,细尾砂通过滤网支筒的过滤,水分进入分离清水区内并通过排水管排出,细尾砂则往下沉淀,最终经过出料口排出,此过滤浓缩器能使得细尾砂分离更加彻底,提高细尾砂的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尾砂过滤浓缩装置,包括同轴连接的上筒体1和下筒体2,上筒体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11,下筒体2的底部设有出料口21,上筒体1内设有滤网支筒3,滤网支筒3将上筒体1内腔分隔为盛装进料的进料区33和分离清水区31,滤网支筒3的底部与上筒体1的底部密封,上筒体1的外部设有与分离清水区31相通的排水管4。
此尾砂过滤浓缩装置将微浓度细尾砂通过进料口11注入滤网支筒3内,细尾砂通过滤网支筒3的过滤,水分进入分离清水区31内并通过排水管4排出,细尾砂则往下沉淀,最终经过出料口21排出,此过滤浓缩器能使得细尾砂分离更加彻底,提高细尾砂的分离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滤网支筒3包括设置于上筒体1内的若干滤网支架和支撑于滤网支架间的滤网,进料口11位于滤网支筒3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筒体1的顶端位于分离清水区31的顶部设有排气口32。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筒体1的底部与下筒体2的底部设有密封环5。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下筒体2的底部为锥形,出料口21位于下筒体2上锥形部位的底部。
将微浓度细尾砂水通过进料口11注入圆筒形的上筒体1内设置的滤网支筒3内 ,细尾砂向下沉淀的同时,在压力的作用下,水分大量通过滤网流向分离清水区31,并及时通过排水管4排出,从而保证滤网支筒3腔内与分离清水区31的压差。
这样,在底部形成浓度较高的尾砂,当底部细尾砂浓度达到60%以上时,启动渣浆泵,将其泵送回沉淀给沙机进一步浓缩,清水通过排水口泵送到尾砂仓去造浆给料,随着微浓度细尾砂水连续给料,过滤沉淀过程持续进行,实现微浓度细尾砂的高效分离和溢流水的有效循环利用。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盛瑞土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盛瑞土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00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