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工程用板带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9826.7 | 申请日: | 2015-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90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曹海峰;陈靖;来金洒;刘金桥;曲建华;韩建祥;吴培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润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9/05 | 分类号: | E04G9/05;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工程 用板带 模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浇筑模板,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工程用板带模板。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以对拉螺栓方式安装模板的做法非常普遍,对拉螺栓广泛地应用于混凝土柱、墙、小型基础的模板施工中,有效地保证了两侧模板的相对位置,简化了模板支撑并节约了人力物力,但在实际的施工中,对拉螺栓孔的布置也会出现很多问题。一般混凝土浇筑模板都采用木模板,安装对拉螺栓时,对木模板进行现场打孔,这样随机性较强,但对模板损耗较大;也有采用塑料板带模板用以安装对拉螺栓的,但是目前的板带塑料模板一般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成型后属于硬质塑件,在使用过程中板带模板的角部极易损坏,而一旦角部损坏整个模板就报废了,极大地降低了模板的重复使用度,增加了建筑施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板带模板,用来解决在剩余尺寸较窄的位置非标准带螺栓孔的模板处需要加穿墙螺栓的位置的配模问题以及在浇筑过程中板带塑料模板因角部损坏而报废整张板带模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建筑工程用板带模板,在长方形面板的背面四周设置有与所述面板板面垂直的边框,所述边框为板状体,在所述边框上开有若干与其他模板连接用的连接孔;在所述面板的背面设置有与所述面板短边上的边框平行的主肋板,所述主肋板的上沿到达或接近所述边框顶面所在的平面,所述主肋板将所述面板的背面分隔为若干矩形分隔区域,在每一所述矩形分隔区域内设有呈十字分布的次肋板,在横向次肋板与纵向次肋板的交叉点处开有螺栓孔,所述次肋板的高度不超过所述主肋板高度的1/3;在所述面板的四角分别安装有插接式护角。
在所述面板的正面顶角处的护角安装位设有矩形缺口,所述矩形缺口从所述面板的正面到达所述面板的背面所在平面,在所述矩形缺口内形成以所述边框在缺口内露出的两个直角边为外边、以所述矩形缺口的两个直角边为内边的矩形通口;在所述面板的背面顶角处围绕所述通口设有一个平置的凸台和一个直立的限位板,所述凸台的一侧边沿遮挡在所述矩形通口的口边上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凸台与所述边框的第一内壁之间,所述限位板的一个立面与所述通口的边沿平齐,所述凸台的与所述限位板相对的一端与所述边框的第二内壁相接,在所述边框的第二内壁上设有一个直立的导杆,所述导杆设置在所述通口的一个顶角处,其下端面与所述凸台的底面平齐;在所述边框的第二内壁上设置一个横置的卡接护角用的凸沿,所述凸沿位于所述通口的上部,其设置高度高于所述限位板的上沿。
所述护角包括底座和柱形连接体;所述底座为四方台形,在所述底座的两个相邻的侧面制有与所述矩形缺口处边框的下部顶角外侧沿形状相合的护沿,所述柱形连接体直立设置在与所述护沿顶角斜向相对的一个顶角处的所述底座的顶面上;所述柱形连接体为四棱柱形,在所述柱形连接体的两个相邻侧壁的下段分别设有加强层,其中一个加强层与所述底座上有护沿的一边相对,且该加强层的外沿与所述护沿内壁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边框的厚度;所述柱形连接体上的另一加强层朝向所述底座上无护沿的一边;所述柱形连接体的无加强层并与护沿相对的一面与护沿内壁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边框的厚度;在所述柱形连接体的有加强层并与护沿相对的一侧的上端制有一个外凸卡钩;所述外凸卡钩卡接在所述边框第二内壁上的凸沿上。
所述主肋板和所述次肋板统称为背肋板;在所述面板的正面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条形体,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面板背面的所述背肋板的位置一一对应。
在每个所述连接孔两旁的所述边框内侧面上设置有突出内侧面的直立柱形体,在每个所述柱形体的朝向所述连接孔的一侧设有上开口的三棱槽,每个所述连接孔旁边的两个所述柱形体上的所述三棱槽组成一个插接固定锁套的燕尾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润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润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98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