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用平板塑料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9674.0 | 申请日: | 2015-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90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曹海峰;田国良;张灵巧;齐海军;齐晓雷;来峻岳;赵岭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润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9/05 | 分类号: | E04G9/05;E04G17/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平板 塑料 模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技术领域中的建筑模板,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用平板塑料模板。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使用的混凝土浇筑模板主要有木模板、钢制模板和塑料模板。木模板的材料一般多为松木和杉木,但是木模板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木材耗用量大、重复使用率低,为节约木材,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很少或者几乎不用木模板。钢模板一般做成定型模板,用连接件拼装成各种形状和尺寸,适用于多种结构形式,其强度高、刚度大,并且组装灵活,易于装拆,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应用较广泛,但是钢模板的一次投资量大、成本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生锈,维护成本较高。使用塑料模板将成为一种趋势,塑料模板的可塑性强,可根据设计和构件尺寸要求,加工制作不同形状和不同规格的模板,并且可回收反复利用。但是目前的塑料模板一般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成型后属于硬质塑件,在使用过程中模板的角部极易被损坏,而一旦角部损坏整个模板就废弃了,因此极大地降低了模板的重复使用度,增加了施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建筑用平板塑料模板,以解决现有的塑料模板在角部损坏时导致整个模板报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建筑用平板塑料模板,在长方形面板的背面四周设置有与所述面板的板面相垂直的边框,所述边框为板状体,在所述边框上开有若干与其他模板连接用的连接孔;在所述面板的背面设置有与所述面板的板面相垂直的背肋板,所述背肋板包括主肋板和次肋板,所述主肋板的上沿到达或接近所述边框顶面所在的平面,所述次肋板的高度不超过所述主肋板高度的1/3;所述主肋板将所述面板的背面分隔为纵横排列的若干矩形分隔区域,所述次肋板设置在所述矩形分隔区域内,并将矩形分隔区域内的所述面板的背面分隔为纵横排列的若干正方形区块;在所述面板的四角分别安装有插接式护角。
在所述面板的正面顶角处的护角安装位设有矩形缺口,所述矩形缺口从所述面板的正面到达所述面板的背面所在平面,在所述矩形缺口内形成以所述边框在缺口内露出的两个直角边为外边、以所述矩形缺口的两个直角边为内边的矩形通口;在所述面板的背面顶角处围绕所述通口设有一个平置的凸台和一个直立的限位板,凸台的一侧边沿遮挡在所述矩形通口的口边上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凸台与所述边框的第一内壁之间,所述限位板的一个立面与所述通口的边沿平齐,所述凸台的与所述限位板相对的一端与所述边框的第二内壁相接,在所述边框的第二内壁上设有一个直立的导杆,所述导杆设置在所述通口的一个顶角处,其下端面与所述凸台的底面平齐;在所述边框的第二内壁上设置一个横置的卡接所述护角用的凸沿,所述凸沿位于所述通口的上部,其设置高度高于所述限位板的上沿。
所述护角包括底座和柱形连接体;所述底座为四方台形,在所述底座的两个相邻的侧面制有与所述矩形缺口处边框的下部顶角外侧沿形状相合的护沿,所述柱形连接体直立设置在与所述护沿顶角斜向相对的一个顶角处的所述底座的顶面上;所述柱形连接体为四棱柱形,在所述柱形连接体的两个相邻侧壁的下段分别设有加强层,其中一个加强层与所述底座上有护沿的一边相对,且该加强层的外沿与护沿内壁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边框的厚度;所述柱形连接体上的另一加强层朝向所述底座上无护沿的一边;所述柱形连接体的无加强层并与护沿相对的一面与护沿内壁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边框的厚度;在所述柱形连接体的有加强层并与护沿相对的一侧的上端制有一个外凸卡钩;所述外凸卡钩卡接在所述边框第二内壁上的所述凸沿上。
在所述面板的正面均匀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条形体,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面板背面的所述背肋板的位置一一对应。
在每个所述连接孔两旁的所述边框内侧面上设置有突出内侧面的直立柱形体,在每个所述柱形体的朝向所述连接孔的一侧设有上开口的三棱槽,每个所述连接孔旁边的两个所述柱形体上的所述三棱槽组成一个插接固定锁套的燕尾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润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润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96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