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钓鱼浮漂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9544.7 | 申请日: | 2015-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0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孟燕;史高帅;王艺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93/00 | 分类号: | A01K9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君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5 | 代理人: | 高宝新 |
地址: | 41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钓鱼 浮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渔具用品,尤其涉及一种钓鱼浮漂。
背景技术
目前钓鱼爱好者使用的鱼浮漂是普通杆状鱼浮漂,这类鱼浮漂在鱼吃鱼饵的时候活动不够明显,不容易让人观察到浮漂活动;且普通鱼浮漂种类繁杂,不容意被大众所掌握;另外钓鱼时鱼的上钩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活动明显易观察,更容易掌握,更容易钓到鱼的钓鱼浮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钓鱼浮漂,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球、浮杆和鱼线帽,所述鱼线帽及所述浮杆分别位于浮球两侧,所述浮球为圆球形;所述浮杆为细长杆状,所述浮杆长度比鱼线帽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诱饵盒和橡皮圈,所述诱饵盒位于浮球上,所述橡皮圈位于鱼线帽与浮球的接触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诱饵盒为圆柱形且四周有镂空小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浮杆的端部设有反光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在于,所述浮球、浮杆和反光头为一体构造。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及特点:
1、型号不繁杂,更加容易掌握,容易操作;
2、在鱼吃诱饵的时候,该鱼浮漂的活动更剧烈,容易让人发现;
3、外观小巧,美观试用;
4、提高了鱼群的上钩率,更容易钓到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1、鱼线帽;2、橡皮圈;3、诱饵盒;4、浮杆;5、反光头;6、浮球;7、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浮球6、橡皮圈2、反光头5、诱饵盒3、浮杆4和鱼线帽1,鱼线帽1和浮杆4分别位于浮球6两侧,浮球6为圆球形;浮杆4为细长杆状,浮杆4长度比鱼线帽1长,诱饵盒3位于浮球6上,橡皮圈2位于鱼线帽1与浮球6接触处,诱饵盒3为圆柱形且四周有镂空小孔,浮杆4的端部设有反光头5,浮球6、浮杆4和反光头5为一体构造。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浮球6、诱饵盒3、浮杆4、反光头5、鱼线帽1和橡皮圈2,浮球6为圆球形;诱饵盒3为圆柱形且四周有镂空小孔,诱饵盒3固定在浮球6下端,将易钓鱼浮漂放入水中后,诱饵盒3的小孔让诱饵盒里的味道散发出来,散发的味道吸引鱼群,加大鱼上钩的概率;鱼线帽1和浮杆4分别位于浮球6两侧,浮杆4为细长杆状;反光头5位于浮杆4的端部;其中,浮球6、浮杆4和反光头5为一体构造;鱼线帽1用来固定鱼线位置,使得鱼线7不能滑动,当鱼吃诱饵时候会将鱼线帽1一端下拉,从而使浮杆4一端上扬,反光头5让钓鱼者更清晰的观察到鱼浮漂的运动;橡皮圈2位于鱼线帽1与浮球6的接触处,作用是保护鱼线不受到摩擦的伤害,让鱼线7更耐用。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幅度相比传统的鱼浮漂活动幅度更大,让钓鱼者钓鱼更简单轻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95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