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防止足部压疮的垫圈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17395.0 | 申请日: | 2015-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1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G7/075 | 分类号: | A61G7/075;A61G7/0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齐晓静 |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防止 足部 垫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垫圈,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足部压疮产生的垫圈.
背景技术
压疮多见于体质虚弱、消瘦、长期卧床的病人。就足部而言,压疮通常出现在内外足踝部以及足跟部。由于突起部位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组织溃烂坏死,由此形成压疮。压疮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也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而临床中,长期卧床患者足踝部、足跟部压疮的发生率很高。
针对压疮的发生,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是防压垫。防压垫功能单一,易移位,患者变换体位或稍稍移动双足时,防压垫将随即移位,不能有效的保护内外足踝、足跟部。目前临床使用的防压疮垫大部分为充气垫,不透气,且不易消毒。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专门的足部压疮防止垫圈,其能有效防止足部压疮的产生。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防止足部压疮的垫圈,其包括:本体;本体形成为圆圈状,在本体前部形成有贯穿纵向的切口,在本体位于切口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粘接带,在本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用于容纳足踝的足踝孔,在本体后侧下端形成有向下延伸并内弯曲的足跟容纳部,在本体下端形成有与本体两侧连接的固定带,用于固定至脚掌。
优选地,本体的中部直径小于上部直径,且中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
优选地,本体上分布地形成有透气孔。
优选地,本体由海绵或泡沫塑料形成。
优选地,本体外侧进一步形成有棉质外套。
优选地,本体的厚度为4-5cm。
优选地,足踝孔的直径为3-4cm。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防止足部压疮的垫圈,可以稳定地套在足部,同时,由于形成有足踝孔和足跟容纳部以及本体具有预定的厚度,使得足部的突出部位得以妥善保护。此外,底部的固定带可以防止垫圈偏移滑脱。而且,切口和粘接带使得可以根据患者的脚腕的粗细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防止足部压疮的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防止足部压疮的垫圈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防止足部压疮的垫圈包括:本体10;本体10形成为圆圈状,在本体10前部形成有贯穿纵向的切口50,在本体10位于切口5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粘接带41a、41b、42a、42b,在本体1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用于容纳足踝的足踝孔20,在本体10的后侧下端形成有向下延伸并内弯曲的足跟容纳部60,在本体10下端形成有与本体两侧连接的固定带30,用于固定至脚掌。本体10的中部直径小于上部直径,且中部直径小于下部直径,以使得垫圈的本体10与脚腕的轮廓吻合。本体10上分布地形成有透气孔,以增强垫圈的透气功能,这点图中没有示出。
本体10优选用海绵、泡沫塑料等材质形成。本体10外侧进一步形成有棉质外套,以增加患者足部的舒适感。
为了保证足部的突起部不被按压到,本体10的厚度为4-5cm。如果材质为海绵,则选择较大的厚度。如材质为泡沫塑料,则可以较之海绵较薄。足踝孔20的直径为3-4cm。
卧床患者足部穿上垫圈后,足踝容纳于两个足踝孔中,可以避免内外足踝局部突起部位受压;无论翻身至哪侧体位,或足部怎样翻动,内外侧足踝、足跟部突起部位均不受压,受到保护,避免了压疮的发生;同时,由于粘接带和固定带,垫圈能够固定牢固,不易脱落。本实用新型产品可以为棉质和弹力海绵,棉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穿着舒适;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垫圈便于清洗、消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73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圆式医用高压氧舱
- 下一篇:一种内科病人多功能护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