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材固化炉供油管道双温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16658.6 | 申请日: | 2015-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39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邱建平;李忠远;刘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慧谷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7/04 | 分类号: | F24H7/04;F24H9/20;B28B11/2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何海帆 |
| 地址: | 528225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板材 固化 供油 管道 温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生产设备,尤其是一种板材固化炉供油管道双温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人造石英石生产过程中,在人造石板经过高频压机出来后,首先需要将压制出来的人造石英石毛坯板固化,固化所用的设备为固化炉。固化炉通过输送导热油给加热板对毛坯板加热,从而实现毛坯板的固化。
现有的生产设备中,其结构为单锅炉加热以及单管道供油结构,其导热油压机稳定性较差,加热板面温度控制困难,加热板面温差大,使得板材受热不均匀,导致固化出来的板材容易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导热质量和导热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温等压供油,双锅炉单独供油,加热板面温度控制精准,上下加热板温度单独控制,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减少板材固化变形的板材固化炉供油管道双温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英石板材固化炉供油管道双温控制系统,包括加热系统、供油管道、膨胀箱以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系统固定安装在机架一侧,供油管道一左一右下成对设置在机架上,其位置与加热系统对应,所述的加热系统包括电气控制系统、加热装置、油泵装置,加热装置对应设置有两个加热锅炉,油泵装置固定安装在双加热锅炉下方,所述的膨胀箱固定安装在加热系统上方。
优选的是,所述的供油管道设在机架上与加热系统进出油口相连。
优选的是,所述的油泵装置包含两个油泵。
优选的是,其包含的两个加热锅炉均设置在保温箱体内,加热锅炉与保温箱之间的空隙处填满保温棉。
优选的是,所述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压力变送器、压力表、PID仪表、变频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等压供油,双锅炉供油方式对加热板进行加热,对上下加热板温度进行单独控制,使得温度误差精度更高、供油压力更稳定,从而有效提板材加热的热量利用率,有效提高石英石板材的合格率,避免了板材因为上下加热板温度不均而变形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加热系统,2、电气控制系统,3、膨胀箱,4、供油管道,5、加热装置,6、油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石英石板材固化炉供油管道双温控制系统,包括加热系统1、供油管道4、膨胀箱3,所述的加热系统1固定安装在机架一侧,供油管道4一左一右下成对设置在机架上,其位置与加热系统1对应,所述的加热系统1包括电气控制系统2、加热装置5、油泵装置6,加热装置5对应设置有两个加热锅炉,油泵装置6固定安装在双加热锅炉下方,所述的膨胀箱3固定安装在加热系统上方。
所述的供油管道设在机架上与加热系统进出油口相连。
所述的油泵装置包含两个油泵。
所述的两个加热锅炉均设置在保温箱体内,加热锅炉与保温箱之间的空隙处填满保温棉。
所述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压力变送器、压力表、PID仪表、变频器。
工作原理:板材固化工序采用的是板材固化炉供油管道双温等压供油形式,首先,通过人工用油泵把导热油输送到膨胀箱上并达到预设定的容量后,加热系统开始动作加热,加热系统带有的加热装置将锅炉里的导热油加热到所设置的温度,然后通过导热油专用油泵装置把加热好的导热油通过供油管道输送到加热板上形成环式回路,促使加热板板面温度升高,从而完成对人造石板材进行加热固化生产工序。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慧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佛山慧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66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