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视型三爪探针垂直钻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3358.2 | 申请日: | 2015-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5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王雁青;周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5/14 | 分类号: | B23B45/14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孙玲 |
地址: | 11016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视 型三爪 探针 垂直 钻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视型三爪探针垂直钻孔器,用于保证手工加工钻孔的垂直作用,属于一种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垂直钻孔器在操作过程中不能真正观察到与零件垂直情况,无法完全满足使用需要,因为工具不适用造成孔斜、孔超差的质量问题。飞机装配的零件形状各异、孔位置不同等因素,现有垂直钻孔器实际操作中局限性很大,而且手扶不稳,最初接触操作的人经常因为扶不稳、按不住造成质量事故。
现在使用的垂直钻孔器不能够完全适合当前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现有的垂直钻孔器操作中不能完全观察到其与零件保持垂直的情况,操作者用手按住工具其实并不代表与零件完全贴合,若其与零件之间存在楔形间隙,则失去使用它的意义。并且,现有的垂直钻孔器只是考虑适应一般零件外形,当孔靠近“R角”时,现在的垂直钻孔器将与R角或立筋干涉,造成无法工作。而且设计上不方便手握,不符合人体工程,人手在实际工作中操作很不方便,若按不住、按不稳,对孔质量没有保证。由于制孔质量达不到要求而返工占据了相当多的时间,对生产进度造成很大影响。
钻孔产生的铝屑有时呈条状,当条状铝屑粘在麻花钻上会对零件表面产生伤害,条状铝屑不能及时排除也是质量隐患之一,现在的垂直钻孔器只能排屑,但不能断开条状铝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视型三爪探针垂直钻孔器,该钻孔器可以直观的观察钻孔器与零件是否垂直,不仅手持方便,而且及时断屑,减少零件划伤,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视型三爪探针垂直钻孔器,由上主体与下主体上下连接组成,上主体与下主体的中心设有共同的通孔,通孔内设有衬套,在下主体的下端设有下端开口且直径大于衬套中心孔的容屑腔;在上主体内设有圆周均布的三个导柱,导柱通过弹簧限位在上主体的阶梯孔内,且导柱的下端面伸出下主体的底面等长的距离。
所述的容屑腔的侧壁设有竖直的开口,开口侧壁上磨削成切削刃结构。
所述的上主体与下主体为圆柱形结构,且在其轴线方向铣削竖直端面,该竖直端面其主要目的让垂直钻孔器偏心为了躲避R角;在下主体的下端面与竖直端面的相交处设有倒角,为了进一步躲避零件R角。
所述的三个导柱每两个呈90°分布。
所述的导柱下底面至下主体的距离为H,导柱的上顶面至上主体的距离为L,且H等于L。
该可视型三爪探针垂直钻孔器采用了导柱的弹性形式的结构形式,适应大部分零件外形的,可以通过三爪结构的导柱外露的距离,即可轻松判断钻孔器是否与平面垂直,彻底解决了操作中对垂直钻孔器齐平度观察难的问题。
在下主体下部设置容屑腔,且侧壁开口处设置切削刃,既可以轻松将排屑排出容屑腔,而且刃部可及时断屑,减少零件划伤。
将上主体和下主体设置成具有竖直端部的圆柱结构,且底面设置倒角,可以在钻孔时避让凸台或其他倒角结构,使整体的适用范围更广。同时每两个导柱呈90°分布,保证钻孔器防止平稳。
采用H等于L的结构,可以保证下主体底面与被加工零件贴合时,导柱伸出上主体的顶面。
附图说明
图1为可视型三爪探针垂直钻孔器的中心剖视图。
图2为可视型三爪探针垂直钻孔器的的仰视图。
图3为可视型三爪探针垂直钻孔器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可视型三爪探针垂直钻孔器,由上主体1与下主体2上下连接组成,上主体1与下主体2的中心设有共同的通孔,通孔内设有衬套3,在下主体2的下端设有下端开口且直径大于衬套中心孔的容屑腔5;在上主体1内设有圆周均布的三个导柱4,导柱4通过弹簧6限位在上主体1的阶梯孔内,且导柱的下端面伸出下主体2的底面等长的距离。
所述的容屑腔5的侧壁设有竖直的开口,开口侧壁上磨削成切削刃7结构。
所述的上主体1与下主体2为圆柱形结构,且在其轴线方向铣削竖直端面8,该竖直端面8与衬套3相切,在下主体2的下端面与竖直端面8的相交处设有倒角9。
所述的三个导柱4每两个呈90°分布。
所述的导柱4下底面至下主体2的距离为H,导柱4的上顶面至上主体1的距离为L,且H等于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33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