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快速路结构及使用该安全快速路结构的道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3004.8 | 申请日: | 2015-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1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振屹 |
主分类号: | E01C1/02 | 分类号: | E01C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罗振国 |
地址: | 514000 广东省梅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快速路 结构 使用 道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段结构,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快速路结构。本实用新型同时还涉及一种使用该安全快速路结构的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城市交通道路存在很多的十字路口,为了保证十字路口的安全畅通,减少堵塞,通常采用在十字路口设置红绿灯标志的方法,让车辆按照红绿灯的指示行驶。这种设置虽然能使车辆有序通行,但却降低了道路的使用效率。由于红绿灯的设计,使得部分车辆必须在十字路口等待,而车辆等待期间由于发动机处于不饱和工作状态,从而使得废气的排放增加,不利于城市的环境保护。特别是城市道路中的主干道和比较宽的支干道等交叉路口较多的道路,车辆多时经常会出现一边的车辆还没有完全通过十字路口,其它道路的通行绿灯已经亮起,使得车辆过多地聚集在十字路口,造成塞车的现象,降低了车辆的通行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效果良好的安全快速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安全快速路结构的道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前一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安全快速路结构,该路结构主要由绿化带、设置在绿化带中部的换向口、设置在换向口中部的隔离墙及分别依序设在绿化带两侧的换向道和行车道组成;各侧行车道的车道数与同侧交通干道的车道数相同;位于隔离墙两侧的换向口分别与绿化带两侧的换向道连接且两侧换向口的换向相反;所述隔离墙的宽度H与两侧换向道外端之间的距离相同。
上述的安全快速路结构中,所述换向道由小车换向道和大车换向道组成,所述换向口由连接两侧小车换向道的小车换向口和连接两侧大车换向道的大车换向口组成;在小车换向口与大车换向口之间设有弧形地标线,该弧形地标线的跨度与两侧小车换向道外端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隔离墙的两侧端面为弧形面且该隔离墙的宽度H与两侧大车换向道外端之间的距离相同。
上述的安全快速路结构中,在绿化带两侧的掉头干道两端分别设有变道连接区,换向道和行车道通过变道连接区与同侧的交通干道连接。
上述的安全快速路结构中,所述绿化带的宽度为6-9米。
本实用新型的后一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道路结构,包括至少两条相互连接的交 通干道,在连接处侧边的其中一条交通干道和/或另一条交通干道上设有安全快速路结构,安全快速路结构中各侧行车道的数量与交通干道上同侧的车道数相同;在连接处的其中一条交通干道上沿该交通干道的行车方向设有隔离栏。
上述的道路结构中,所述隔离栏的长度与十字路口两侧的安全快速路结构之间的间距相同。
上述的道路结构中,所述安全快速路结构的长度为50-300米。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设置掉头干道使不同类型的汽车能在掉头干道处掉头行驶,在不影响第一交通干道方向车辆的正常行驶的同时,从第一交通干道向左转入第二交通干道时,通过掉头干道掉头行驶后再转入第二交通干道,有效地防止堵塞的同时,避免了汽车等待红灯时造成废气排放增加的情况发生;通过设置隔离栏、隔离墙和弧形地标线能够有效地保证汽车的行驶安全;变道连接区能够使汽车安全、有序地进行变道。采用本实用新型汽车无需等待红灯,能够有效且快速地进行变道、换向行驶,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通行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绿化带1、换向口2、小车换向口2a、大车换向口2b、隔离墙3、换向道4、小车换向道4a、大车换向道4b、行车道5、弧形地标线6、变道连接区7、交通干道8、隔离栏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快速路结构,该道路结构主要由绿化带1、设置在绿化带1中部的换向口2、设置在换向口2中部的隔离墙3及分别依序设在绿化带1两侧的换向道4和行车道5组成;绿化带1的宽度优选为6-9米。各侧行车道5的车道数与同侧交通干道的车道数相同;位于隔离墙3两侧的换向口2分别与绿化带1两侧的换向道4连接且两侧换向口2的换向相反;所述隔离墙3的宽度H与两侧换向道4外端之间的距离相同。同时,为了保证汽车能够进行安全的变道行驶,在绿化带1两侧的外端分别设有变道连接区7,换向道4和行车道5通过变道连接区7与同侧的交通干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振屹,未经王振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30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