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学教学用曲面形成展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2291.0 | 申请日: | 2015-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6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周思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思婷 |
主分类号: | G09B23/04 | 分类号: | G09B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学 教学 曲面 形成 展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学教具,具体讲是一种数学教学用曲面形成展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高中及大学的数学教学中,都有涉及到曲面形成问题的讨论,有些同学可能由于自己想象力比较欠缺,无法理解曲面是怎样形成的,这就要求老师需要实际进行模拟演示。而现在对于曲面形成教学中没有很好的模型进行展示,大多的都是有老师在电脑上进行演示,而在电脑上的演示液没有很好的直观效果,大多的模型都只是简单的曲面,不能对曲面的形成过程进行很好的展示。对此,需要予以改进,以便更好的解决数学教学曲面形成展示问题。
有鉴于此,中国专利201420521914.8一种数学教学曲面形成展示装置,包括底座腔,底座腔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底座腔顶部设置有轴承座,驱动电机上方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穿过轴承座设置;旋转轴顶端连接有上支架,旋转轴中部连接有下支架,旋转轴上位于下支架上下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上支架和下支架左右两侧均分别设置有多个上固定柱和下连接柱,上固定柱和下连接柱之间设置有弧形橡胶杆。该实用新型装置能够有效地利用旋转电机展示出曲面,且能根据需要调整曲面形成的高度、上下表面的直径距离,以及曲面外凸或者内凸,从而便于学生观察到不同曲体面形成的原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了对他们的数学形象化教育。但是它存在以下问题:1.体积大,占地方;2.放置 于地面不稳固,易倾倒;3.高度不能够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不易发生倾倒、高度调节方便的数学教学用曲面形成展示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学教学用曲面形成展示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二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螺栓,左端的第一固定螺栓和左端的第二固定螺栓之间、右端的第一固定螺栓和右端的第二固定螺栓之间均固定有弧形橡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卡爪和定位螺丝,所述卡爪的侧面设置有通孔,所述定位螺丝穿过通孔并与所述卡爪可旋转连接;所述升降杆包括升降管、表面设置有外螺纹的定位杆、斜齿轮副、与所述卡爪连接的圆管,所述圆管内设置有与所述斜齿轮副的从动轮的输出轴可旋转连接的板体,所述定位杆的底部插入到所述圆管内且与所述斜齿轮副的从动轮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斜齿轮副的主动轮的输出轴连接有摇杆,所述升降管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定位杆的顶部插入到所述升降管内且所述升降管的内螺纹与所述定位杆的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圆管的内壁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至少一条长槽,所述升降管的外壁设置有凸块,所述长槽与所述凸块可滑动配合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数学教学用曲面形成展示装置,其中所述长槽的数量为两条。
优选地,上述的数学教学用曲面形成展示装置,其中所述竖杆的顶部设置有灯体。
优选地,上述的数学教学用曲面形成展示装置,其中所述升降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按钮,所述第一按钮与所述灯体电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数学教学用曲面形成展示装置,其中所述升降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按钮,所述第二按钮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桌板可以直接卡在卡爪中,然后锁紧定位螺丝,这样很容易将本实用新型固定,而且占用地方小、不易发生倾倒;摇动摇杆带动斜齿轮副转动,来带动定位杆旋转,由于凸块卡在长槽内,从而阻止了升降管与定位杆一起旋转,只能沿着长槽上下移动,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高度调节,使用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斜齿轮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讲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思婷,未经周思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22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双环折叠式科氏加速度实验仪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