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驱动自动吊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1739.7 | 申请日: | 2015-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7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牛文杰;白永涛;战祥华;李辉;王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E21B19/07 | 分类号: | E21B19/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驱动 自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用自动吊卡,特别涉及一种修井作业过程中电机驱动自动吊卡。
背景技术
吊卡是在修井作业中起下油管的重要装置,其性能直接影响到修井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传统的修井作业起下油管时,主要通过两个手动吊卡轮流替换作业,这种手动吊卡不能自行开合实现对油管的起下,需要现场操作者不断的进行摘、搬、挂等一系列重复性动作。这种手动吊卡虽然结构简单,但其需要人工重复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且在操作过程中易发生失误,存在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吊卡能够利用机械化机构代替人工进行操作,为修井作业井口操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奠定基础。该设备利用了伺服电机驱动丝杠代替人工实现吊卡的开合,达到油管起下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安全可靠,自动化和智能化高等特性,从而可以提高油田修井作业的修井效率、自动化程度及安全性能,能够广泛的应用到油田修井作业领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机驱动自动控制吊卡,其结构简单,尺寸较小、工作安全可靠,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并且实现了吊卡起下油管的无人化操作。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吊卡底座、对反螺纹丝杠、卡瓦座、安全销钉、吊卡上盖、锁紧螺栓、驱动伺服电机、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滑动轴承盖、滑动轴承等组成,其中所述对反螺纹丝杠安装在滑动轴承座上,滑动轴承轴承座上安装有滑动轴承,且滑动轴承座通过焊接工艺安装在吊卡底座上,所述驱动伺服电机通过端部法兰用螺栓连接到吊卡底座伸出的安装法兰上,主动锥齿轮通过联轴器连接到驱动伺服电机上,并与从动锥齿轮相配合,所述从动锥齿轮通过键连接到对反螺纹丝杠的端部,与对反螺纹丝杠共同旋转。
所述本实用新型以伺服电机为动力源,通过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将旋转运动传递给对反螺纹丝杠,带动与丝杠相配合的卡瓦座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对油管的卡住与松开。
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吊卡为组合式,由吊卡底座和吊卡上盖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便于拆卸维修。
所述对反螺纹丝杠,其上部有一对螺旋方向相反,但螺距、螺线等其他参数相同的螺纹,其中两端卡瓦座上具有与对反螺纹丝杠相互配合的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机构可以通过电器元件控制,通过发出指令使电机转动,并利用一系列的运动传递,实现对油管的提升和下放,提高了修井作业的效率、减少了修井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修井的安全性,进而增加了修井作业的可靠性,可以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机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对反螺纹丝杠示意图。
上图中,吊卡底座(1),对反螺纹丝杠(2),卡瓦座(3),安全销钉(4),吊卡上盖(5),锁紧螺栓(6),驱动伺服电机(7),主动锥齿轮(8),从动锥齿轮(9),滑动轴承盖(10),滑动轴承(11)。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包括吊卡底座(1)、对反螺纹丝杠(2)、卡瓦座(3)、安全销钉(4)、吊卡上盖(5)、锁紧螺栓(6)、驱动伺服电机(7)、主动锥齿轮(8)、从动锥齿轮(9)、滑动轴承盖(10)、滑动轴承(11)等组成,其中所述对反螺纹丝杠(2)安装在滑动轴承座上,滑动轴承轴承座上安装有滑动轴承(11),且滑动轴承座通过焊接工艺安装在吊卡低座(1)上,所述驱动伺服电机(7)通过端部法兰用螺栓连接到吊卡底座(1)伸出的安装法兰上,主动锥齿轮(8)通过联轴器连接到驱动伺服电机上(7),并与从动锥齿轮(9)相配合,所述从动锥齿轮(9)通过键连接到对反螺纹丝杠(2)的端部,与对反螺纹丝杠共同旋转。
所述对反螺纹丝杠(2),其上部有一对螺旋方向相反,但螺距、螺线等其他参数相同的螺纹,其中卡瓦座(3)两端具有与对反螺纹丝杠(2)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对反丝螺纹丝杠与卡瓦座能够正常的工作是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工作的基础。
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驱动伺服电机(7)的运动状态,通过主动锥齿轮(8)、从动锥齿轮(9)将旋转运动传递给对反螺纹丝杠(2),带动与丝杠相配合的卡瓦座(3)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对油管的卡住与松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17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井口腐蚀监测短节投捞取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绳窗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