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堵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1501.4 | 申请日: | 2015-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2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毛孙平;王俏丽;王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滨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5/00 | 分类号: | F16B35/00;F16J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油堵。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油堵是直接利用油堵本体上外表面的螺纹,进行螺纹密封,但是这样的密封方式效果并不是很好,在使用的过程中,在高压的情况下,油容易在螺纹的缝隙之间进行渗出,出现漏油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强的一种油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堵,包括油堵本体,所述油堵本体一端外接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外表面上设有螺纹,所述连接块与油堵本体之间还设有用于连接油堵本体和连接块的连杆,所述连杆与油堵本体组之间设有密封块,所述连杆外设有储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油堵本体上一端外接有连接块,并且通过在连接块表面上设有螺纹,利用螺纹进行第一层密封,保证了油堵的密封性,通过连接块与油堵本体之间还设有用于连接油堵本体和连接块的连杆,连杆与油堵本体组之间设有密封块,使得螺纹在密封后,通过密封块进行抵触密封,保证了二次密封,使得油堵整体密封效果更加的好,再加上在连杆外壁上设有储油槽,当螺纹连接出现漏油的情况时,利用从螺纹缝之间的流出的油置于储油槽内,通过密封块进行二次密封保护了油的泻漏,通过储油槽的缓解,使得密封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块外壁上一体设有密封环,密封环的外壁由与油堵本体连接端向与连杆连接端倾斜。
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在密封块的外壁上一体设有密封环,通过密封环的外壁由与油堵本体连接端向与连杆连接端倾斜,使得密封环的截面为三角状,使得在安装的时候,能够将密封环卡于需要堵油的口内,通过斜面就算现磨损,也能像需要的堵油口内进行再次堵住,保证了整体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油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01、油堵本体;201、连接块;202、螺纹;301、连杆;302、储油槽;401、密封块;501、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油堵,包括油堵本体101,所述油堵本体101一端外接连接块201,所述连接块201外表面上设有螺纹202,所述连接块201与油堵本体101之间还设有用于连接油堵本体101和连接块201的连杆301,所述连杆301与油堵本体101组之间设有密封块401,所述连杆301外设有储油槽30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油堵本体101上一端外接有连接块201,并且通过在连接块201表面上设有螺纹202,利用螺纹202进行第一层密封,保证了油堵的密封性,通过连接块201与油堵本体101之间还设有用于连接油堵本体101和连接块201的连杆301,连杆301与油堵本体101组之间设有密封块401,使得螺纹202在密封后,通过密封块401进行抵触密封,保证了二次密封,使得油堵整体密封效果更加的好,再加上在连杆301外壁上设有储油槽302,当螺纹202连接出现漏油的情况时,利用从螺纹202缝之间的流出的油置于储油槽302内,通过密封块401进行二次密封保护了油的泻漏,通过储油槽302的缓解,使得密封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块401外壁上一体设有密封环501,密封环501的外壁由与油堵本体101连接端向与连杆301连接端倾斜。
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在密封块401的外壁上一体设有密封环501,通过密封环501的外壁由与油堵本体101连接端向与连杆301连接端倾斜,使得密封环501的截面为三角状,使得在安装的时候,能够将密封环501卡于需要堵油的口内,通过斜面就算现磨损,也能像需要的堵油口内进行再次堵住,保证了整体的密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滨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滨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1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