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松不脱螺丝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1193.5 | 申请日: | 2015-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2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何毅;曹立峰;段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宾科精密部件(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5/02 | 分类号: | F16B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1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松不脱 螺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松不脱螺丝。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松不脱螺丝是一种很常用的零部件,通过松不脱螺丝进行工件之间的连接,因此松不脱螺丝又被称为面板螺丝。
如图1所示,现有的松不脱螺丝1广泛的用于PCB板的零件固定和面板固定。由于松不脱螺丝1本身固有的浮动特性,在贴片机(打料机)抓取和放置松不脱螺丝1在PCB板的过程中会产生晃动并导致零件抛料。目前的做法是在松不脱螺丝1的下方加装紧固螺母2或紧固硅胶套圈,使松不脱螺丝1固定不动以实现安全上料。这样的做法存在以下缺点:
1、增加了紧固螺母2或紧固硅胶套圈,造成生产和材料的成本增加;
2、增加了紧固螺母2或紧固硅胶套圈的安装成本;
3、增加了用户端卸装紧固螺母2或紧固硅胶套圈的卸装成本和时间成本;
4、由于用户需要用治具卸装紧固螺母2或套圈造成PCB板其它相邻零件的空间限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松不脱螺丝,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松不脱螺丝,包括:螺丝本体、安装在所述螺丝本体顶部的螺母、安装在所述螺丝本体下方的保持架以及安装在螺母与保持架之间的弹簧,所述螺丝本体底部设置螺纹,所述保持架内设置有与所述螺纹顶部螺牙对应的台阶。
作为优选,所述顶部螺牙的外径大于所述台阶的内径。
作为优选,所述螺丝本体采用碳钢或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螺母采用金属铝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保持架采用碳钢或不锈钢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顶部螺牙与台阶接触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螺丝本体包括头部和与头部一体式连接的柱体,所述螺纹设置在所述柱体的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螺丝本体的头部为一字或十字状。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表面设置有拉直纹花。
作为优选,所述保持架外缘设置有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保持架内设置与螺纹顶部螺牙对应的台阶,省去了紧固螺母或紧固硅胶套圈,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省去了紧固螺母或紧固硅胶套圈的安装时间,使得生产效率得以提高,降低安装成本;
3、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用户端卸装紧固螺母或紧固硅胶套圈的卸装成本和时间成本,且没有材料浪费;
4、本实用新型省去了紧固螺母或紧固硅胶套圈的卸装,可实现大批量生产;
5、本实用新型的性能可靠;
6、对PCB板固定时,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松不脱螺丝周边的空间限制大大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松不脱螺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松不脱螺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松不脱螺丝、2-紧固螺母;
图2中:10-螺丝本体、110-螺纹、111-顶部螺牙、20-螺母、30-保持架、310-台阶、4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松不脱螺丝,包括:螺丝本体10、安装在所述螺丝本体10顶部的螺母20、安装在所述螺丝本体10下方的保持架30以及安装在螺母20与保持架30之间的弹簧40,所述螺丝本体10底部设置螺纹110,所述保持架30内设置有与所述螺纹110顶部螺牙111对应的台阶31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在保持架30内设置与螺纹110顶部螺牙111对应的台阶310,无需使用紧固螺母或紧固硅胶套圈即可实现对保持架30的固定,避免贴片机/打料机在抓取和放置松不脱螺丝到PCB板的过程中产生晃动,避免了零件抛料的发生,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顶部螺牙111的外径大于所述台阶310的内径,当顶部螺牙111与台阶310接触时,弹簧40处于压缩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螺丝本体10采用碳钢或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螺母20采用金属铝制成,其表面设置有拉直纹花。
作为优选,所述保持架30采用碳钢或不锈钢材料制成,且所述保持架30外缘设置有凸起,用于与PCB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宾科精密部件(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宾科精密部件(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11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拍杆
- 下一篇:一种外动力螺旋气液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