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定容积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0572.2 | 申请日: | 2015-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6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成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1/10 | 分类号: | B62B1/10;B62B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万仲达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工业炉添加燃料的手推车,具体地说是一种定容积车。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连续式金属熔化炉(例如:冲天炉)、小型锅炉和煤气发生炉等工业炉的生产企业,在往工业炉内部添加燃料(例如:焦炭或者煤)时,大多采用手推车。生产时,需根据工业炉的运行工况,往工业炉内加入2~3种不同重量的焦炭或煤,加入的燃料重量误差一般只需控制在数公斤内即可。
具体地,大多数的工业炉现场一般采用磅秤称重的方式进行计量,这样,每一辆车的燃料都需要用磅秤称重后才能装车,操作极其繁琐,严重的影响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能快速定量出3种不同重量的定容积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定容积车,包括车体、安装在所述车体两侧的车轮、安装在车体后部的车把手以及安装在所述车体底部的支撑脚,所述车体的两侧壁内表面上沿竖直方向各自分别对应设有第一定容积插槽和第二定容积插槽,所述第一定容积插槽或所述第二定容积插槽内插装有用于将所述车体的前部容积分隔为第一定容积或第二定容积的隔板;所述车体的内部空间为方形结构,所述车体前部设有可翻转的门板。通过在车体内加装插接结构的隔板,这样,可利用隔板将车体的前部容积分隔为第一定容积或第二定容积,或直接去掉隔板使用车体的全部容积即第三定容积,从而实现了3种不同定容积的切换,再直接将燃料装满这3种定容积即可在重量误差范围内实现3种不同重量燃料的快速盛装,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大大地减小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将车体的内部空间设计为方形结构,这样能减小因车体的内部空间的形状差异而导致的重量误差;而且,通过在车体前部设计可翻转的门板,这样,可使内部空间为方形结构的车体方便卸料。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门板包括门板本体、分别设置在所述车体前部两侧壁顶面上的两个开口螺母以及设置在所述门板本体顶面上的翻转杆,所述翻转杆的外径与所述开口螺母的内径相配合,所述翻转杆的两端分别插装在所述两个开口螺母内。通过采用开口螺母配合翻转杆的简单结构实现了门板本体的翻转动作,这种简单结构经久耐用,不易出现故障,适用于燃料搬运这种恶劣的工况环境。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开口螺母的开口朝上。通过将开口螺母的开口朝上,这样便于门板本体的安装。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车体的后壁上设有用于挂接所述隔板的挂钩,所述隔板顶面上设有与所述挂钩相配合的挂环。通过在车体的后壁上加设挂钩,这样,当不需要使用隔板时,可将隔板挂接在挂钩上,从而能有效地避免隔板的丢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车体内加装插接结构的隔板,这样,可利用隔板将车体的前部容积分隔为第一定容积或第二定容积,或直接去掉隔板使用车体的全部容积即第三定容积,从而实现了3种不同定容积的切换,再直接将燃料装满这3种定容积即可在重量误差范围内实现3种不同重量燃料的快速盛装,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大大地减小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2、将车体的内部空间设计为方形结构,这样能减小因车体的内部空间的形状差异而导致的重量误差;
3、通过在车体前部设计可翻转的门板,这样,可使内部空间为方形结构的车体方便卸料;
4、通过采用开口螺母配合翻转杆的简单结构实现了门板本体的翻转动作,这种简单结构经久耐用,不易出现故障,适用于燃料搬运这种恶劣的工况环境;
5、通过将开口螺母的开口朝上,这样便于门板本体的安装;
6、通过在车体的后壁上加设挂钩,这样,当不需要使用隔板时,可将隔板挂接在挂钩上,从而能有效地避免隔板的丢失。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车体1,车轮2,车把手3,支撑脚4,第一定容积插槽5,第二定容积插槽6,隔板7,门板8,门板本体8a,开口螺母8b,翻转杆8c,挂钩9,挂环1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05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婴儿推车
- 下一篇:一种铁路应答器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