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振动离心机筛篮自动清洗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10305.5 | 申请日: | 2015-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8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 发明(设计)人: | 冯朱涛;阚晓平;董晓磊;张双江;丁辉;杨杰;李征;王群;杨俊利;王兆申;单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4B15/06 | 分类号: | B04B15/06;B08B3/02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桂芳 | 
| 地址: | 06301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振动 离心机 自动 清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振动离心机筛篮自动清洗装置,属于选煤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卧式振动离心机是大型矿井型选煤厂末煤脱水的主导设备,该机型具有高回收率、易损件少、煤的粉碎率低、入料粒度上限大、所需厂房高度低、维修方便以及吨煤电耗低等优点,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但是在使用中发现,这种设备存在停车后筛篮筛面堆料现象,以及筛缝无法清洗的缺点。当筛篮停止转动后,筛面底部小端到大端堆积大量的末煤,有时筛面筛缝上附着许多煤粉(小颗粒煤),如果不通过人工清理就会造成设备负载启动,引起设备运转晃动,对设备造成损伤,而人工清理又会增加岗位工和后续工作,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卧式振动离心机筛篮清洗装置,用以解决选煤厂卧式振动离心机停车后筛面堆煤、需要人工清理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卧式振动离心机筛篮自动清洗装置,这种自动清洗装置可以在选煤厂停止生产后自动清卧式振动离心机筛篮理,防止设备负载启动和筛篮筛缝堵塞。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卧式振动离心机筛篮自动清洗装置,它包括电控阀门、喷水管、喷头,喷水管由直管和环形管两部分组成,直管与入料管轴线平行,直管的一端通过电控阀门分别与进水管道和进风管道相连接,直管的另一端与环形管相连接,环形管的环形端面与入料管的出料端面平行,在直管和环形管上均布有喷头,喷头的出水口与筛篮筛面相对。
上述卧式振动离心机筛篮自动清洗装置,所述喷头在在直管上依次等距布置3~6个,在环形管上均布有4~8个。
上述卧式振动离心机筛篮自动清洗装置,所述环形管与入料管出料端面的距离为0~1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卧振离心机停止入料后,电控阀门打开,高压水进入喷水管,经过喷头喷射到筛篮底部和锥面沿母线方向上,将筛篮上的物料冲洗排出,同时将筛缝冲洗干净;当生产过程中入料细颗粒较多、容易堵塞筛缝时,电控阀门换向打开,通入高压风,经过喷头喷射到筛篮底部和锥面沿母线进行吹风清理,有效地防止筛缝被堵塞的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清理效果良好,可以自动清卧式振动离心机筛篮,防止设备负载启动和筛篮筛缝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电控阀门1、喷水管2、喷头3、直管4、环形管5、进水管道6、进风管道7、筛蓝8、入料管9、喷水区域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电控阀门1、喷水管2、喷头3组成。
图中显示,喷水管2由直管4和环形管5两部分组成,直管4与入料管9轴线平行,直管4的一端通过电控阀门1分别与进水管道6和进风管道7相连接,直管4的另一端与环形管5相连接,环形管5的环形端面与与入料管9出料端面平行,环形管5与入料管9出料端面的距离为0~100mm。
图中显示,在直管4和环形管5上均布有喷头3,喷头3的出水口与筛篮8筛面相对,喷头3喷出的水或高压风垂直于筛篮8筛缝,喷头3的喷水区域10覆盖筛篮8的筛面和筛缝。喷头3在在直管4上依次等距布置3~6个,在环形管5上均布有4~8个。喷头3为扁平形状,开口长度为50~100mm,开口宽度为3~10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当生产过程中的入料细颗粒较多、容易堵塞筛缝时,电控阀门1换向打开,经过进风管道7通入高压风,高压风通过喷头3喷射到筛篮8底部和锥面沿母线进行吹风清理,有效地防止筛缝被堵塞的现象发生。
当卧振离心机停止入料后,电控阀门1打开,高压水通过进水管道6进入喷水管2,经过喷头3喷射到筛篮8底部和锥面沿母线方向上,筛篮8上的物料在高压水的冲击下迅速向筛篮8大端移动,排出。同时,高压水在离心力作用下,透过筛缝经离心液管排出,起到清理筛缝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03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