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自行车力矩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10010.8 | 申请日: | 2015-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8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 发明(设计)人: | 陆炳林;周佳林;彭俊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川邻精密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M6/50 | 分类号: | B62M6/5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罗习群 |
| 地址: | 2018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自行车 力矩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电动自行车行驶过程中,力矩变化,即时控制电动机输出功率变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电动机输出功率的控制,是靠驾驶员的感觉,调整电动机的功率大小,功率调整不及时。
发明内容
为解决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及时、自动的调整电动机输出功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力矩检测装置,该装置采用嵌入式结构或者止转片式结构,安装在自行车后轮轴受力部位,力矩检测装置上贴有应变片,应变片贴在力矩检测装置上的弹性体表面,弹性体受后轮轴顶压,或顶压在自行车后叉勾爪上,弹性体受力产生弹性变形,应变片随着弹性体变形而改变电阻值,应变片电阻值变化后,连接应变片的电桥电路输出电压变化,经放大后传递给自行车电机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的输出功率。
所述的嵌入式结构,是设计一铝合金正方体部件,正方体一端面上伸出一定长度的圆筒,圆筒为弹性体,圆筒的外圆,上、下对称贴应变片,铝合金正方体嵌进自行车后叉勾爪的凹槽内,圆筒的端面顶在自行车后轮轴上,并用一螺钉顶向后轮轴,施加预紧力。
所述的止转片式结构,是设计一止转片,止转片一侧面伸出一定长度的圆筒,圆筒为弹性体,圆筒的外圆,上、下对称贴应变片,止转片套进自行车后轮轴,止转片一侧的圆筒,卡进自行车后叉勾爪的凹槽内,圆筒的端面顶向自行车后叉勾爪上,并用一螺钉顶向后轮轴,施加预紧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使电机控制器,即时根据骑行者的用力情况,控制电机产生相应的驱动力矩,控制电动机输功率,该产品体积小、结构简单、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嵌入式力矩传感器的安装、使用示意图
图2是嵌入式力矩传感器结构图
图3是止转片式力矩传感器结构图
图4是止转片式力矩传感器的安装、使用 示意图
图5是连接力矩传感器的电桥电路原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自行车踏脚;2-链条;3-自行车后勾爪;4-力短传感器;5-自行车后轮轴;6-飞轮座;7-预紧螺钉;8-齿盘;9-铝合金正方体;10-应变片;11-弹性体圆筒;12-止转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附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嵌入式结构或者止转片式结构,安装在自行车后轮轴受力部位,力矩检测装置上贴有应变片10,应变片10贴在力矩检测装置上的弹性体11表面,弹性体11受后轮轴5顶压,或顶压在自行车后叉勾爪3上,弹性体11受力产生弹性变形,应变片10随着弹性体变形而改变电阻值,应变片电阻值变化后,连接应变片10的电桥输出电压变化,经放大后传递给自行车电机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的输出功率。
所述的嵌入式结构,是设计一铝合金正方体部件9,正方体9一端面上伸出一定长度的圆筒11,圆筒11为弹性体,圆筒11的外圆,上、下对称贴应变片10,铝合金正方体9嵌进自行车后叉勾爪3的凹槽内,圆筒11的端面顶在自行车后轮轴5上,并用一螺钉7顶向后轮轴5,施加预紧力。
所述的止转片式结构,是设计一止转片12,止转片12一侧面伸出一定长度的圆筒11,圆筒11为弹性体,圆筒11的外圆,上、下对称贴应变片10,止转片12套进自行车后轮轴5,止转片12一侧的圆筒11,卡进自行车后叉勾爪3的凹槽内,圆筒11的端面顶向自行车后叉勾爪3上,并用一螺钉7顶向后轮轴5,施加预紧力。
当骑行者用力踩脚踏1时,通过传动链条2拉紧齿盘8。产生的拉力经飞轮座6传递到后轮电机轴5上,使其与力矩传感器4的弹性体圆筒11部位之间的压力增大。力矩传感器4的弹性体受到压力变化,使应变片10的阻值变化,电桥电路的电压输出变化,电机控制器根据此电压信号驱动电机产生相应的驱动功率。
请参阅附图4所示,所述止转片式结构,是当骑行者用力踩脚踏1时,通过传动链条2拉紧齿盘8。产生的拉力经飞轮座6传递到后轮电机轴5上,从而使力矩传感器4的弹性体圆筒9部位之间的压力增大。力矩传感器4的弹体体受到压力变化,使应变片10的阻值变化,电桥电路的电压输出变化,电机控制器根据此电压信号驱动电机产生相应的驱动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川邻精密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川邻精密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00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