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9201.2 | 申请日: | 2015-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7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牧石;姬梦阳;夏玉玲;宁智洲;姚长江;王琦;魏峰;张涛涛;杨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9/02 | 分类号: | E21B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刘飞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田稠油开发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接器。
背景技术
我国辽河、胜利、新疆等油田的稠油在50℃时地面脱气粘度能够达到4000至20000mPa·S,有的稠油,如辽河油田特油公司所管辖油田的稠油在50℃时地面脱气粘度高达10万mPa·S以上,也称为超稠油。
当稠油粘度高于4000mPa·S时,原油进入抽油泵较为困难,目前通常采油蒸汽吞吐技术来开采稠油,即向稠油井中注入大量高温蒸汽,焖井一段时间后稠油在高温下粘度降低后进行开采。蒸汽吞吐技术的缺点也比较明显,比如作业频繁、劳动强度高、工作周期短、开采成本高,进而空心抽油杆电加热采油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空心抽油杆电加热采油技术是通过将电缆下入空心抽油杆内并与空心抽油杆形成回路,由地面电器控制系统对电缆与空心抽油杆所形成的回路进行控制,实现对井内原油加热,进而减小了原油在油管内上行的流体阻力,加快了稠油被开采。
目前油田应用空心抽油杆电加热采油技术时,需要在井口采用悬接器连接空心光杆以及实心杆,同时悬接器侧面开口以便于电缆穿过并进入到空心光杆内,进而悬接器达到悬挂抽油杆柱同时将电缆下入井内的功能。现有的悬接器为直接连接空心光杆,未设置密封措施,进而当空心光杆在抽油过程中发生偏磨漏失,原油进入空心光杆后,原油会上升至悬接器处并由悬接器处泄漏,进而污染井口周围环境,如发现不及时则存在火灾等安全隐患,所以亟需一种新的悬接器,以能够在空心光杆发生偏磨漏失后防止原油在悬接器处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悬接器,以能够在空心光杆发生偏磨漏失后防止原油在悬接器处泄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悬接器,包括:
纵长延伸的主体,其设有沿其纵长延伸方向将其贯穿的贯穿孔;所述主体一端用于连接实心杆,另一端用于连接空心光杆;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电缆伸入所述贯穿孔内的透孔;所述贯穿孔内具有密封空间,所述密封空间内设有密封填料以将所述贯穿孔密封分隔。
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体包括第一主体以及第二主体;
所述第一主体设有将其贯穿的第一贯穿孔,其具有相背对的第一主体第一端及第一主体第二端,所述第一主体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实心杆;所述透孔位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侧壁上;
所述第二主体设有将其贯穿的第二贯穿孔,其具有相背对的第二主体第一端及第二主体第二端,所述第二主体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第二端相连接以将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相连通形成所述贯穿孔,所述第二主体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空心光杆;所述密封空间位于所述第二贯穿孔内。
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设有压盖,所述压盖设有沿所述主体纵长延伸方向将其贯穿的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内设有台阶,所述压盖与所述台阶之间为所述密封空间。
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压盖部分伸入所述第二贯穿孔内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壁贴合。
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主体的侧壁上设有通入所述第二贯穿孔的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位于所述密封空间与所述第二主体第二端之间;所述观察孔上设有将其封堵的封堵件;所述观察孔能够观测所述空心光杆是否发生漏失。
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观察孔位于所述台阶的壁上。
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封堵件为可拆卸的封堵螺栓。
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悬接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主体及所述第二主体外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将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
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主体第二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主体第一端外缘沿周向扩大形成限位台阶;所述连接套一端内径缩小形成承托所述限位台阶的承托台阶,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体的外壁上设有接线螺栓,所述接线螺栓用于连接零线。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悬接器内设有装有密封填料的密封空间,进而原油在空心光杆内上升至所述密封空间处能够被所述密封填料所封堵,使得原油无法泄漏出来,所以采用本申请所提供悬接器能够在空心光杆发生偏磨漏失后有效防止原油在悬接器处泄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92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