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钛合金整体叶轮的数控高效加工方法的专用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7186.8 | 申请日: | 2015-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1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伟;李祥福;张云龙;刘居康;畅建辉;姚彦强;陶科任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曹玉琳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钛合金 整体 叶轮 数控 高效 加工 方法 专用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用于钛合金整体叶轮的数控高效加工方法的专用夹具。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作为飞行器的动力核心,是数目庞大的航空零部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零件的主要材料是钛合金和高温合金。钛合金零件多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冷端部分(风扇和压气机等),而高温合金零件主要应用在热端部分(涡轮机等)。
整体叶轮是航空、航天、航海发动机的关键部件,随着发动机性能要求的提高,整体叶轮的形状也更趋复杂,其特点是:叶片薄、扭曲大、叶片长、叶片间隔小。从叶轮材料上分析,钛合金被广泛地作为叶轮的材料,成为航空航天领域不断兴起的材料,但钛合金在机械加工中属于难加工材料。由于钛合金的导热系数很小(仅为铁的1/5、铝的1/14),切削时产生的切削热不易传出,集中在切削区和切削刃附近的较小范围内,所以切削温度很高,会造成工件的烧灼,致使刀具材料软化加快刀具的磨损。
对于航空发动机上的整体叶轮经常运用于高速旋转情况下,加工质量对叶轮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获得理想的动力学特征,叶轮叶片大都采用了大扭曲、叶片间隔小,同时,叶片厚度薄,切除量大,超过90%,加工中会出现大量的工艺性问题,且钛合金材料切削性能差,切削力大,切削热不易散发,韧性大造成容易粘刀,对刀具的磨 损相当严重。钛合金整体叶轮加工难度如下:
(1)叶轮轮毂较窄,叶片相对较长同时还很薄,刚性低,加工过程中易发生振动和变形,使得整体加工难度增加。
(2)叶轮曲面为自由曲面,叶片扭曲严重,加工时极易产生干涉,加工难度高。
(3)在刀具伸出较长的情况下,刀具刚性差,容易弹刀,控制切削深度的同时保证加工效率较为困难。
(4)钛合金材料本身化学、物理、力学性能使其特别难于加工。变形系数较小,单位面积上的切削力大,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引起震动,加大刀具磨损并影响加工精度。
以上可以看出整体叶轮的粗加工量大,耗时多,数控加工工艺非常复杂,常规加工整体叶轮的方法是使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利用专门编制软件编制相应程序对其加工,大体分为叶片粗开槽、叶片粗加工、叶片精加工、轮毂粗加工、轮毂精加工几个步骤完成。
使用此常规方法,由于叶轮切除量超过90%,粗加工占用五轴机床加工时间相当长,约为整个加工时间的60%,所以加工效率低,加工成本高。另外,传统加工没有专用工装夹具,这样每加工一件整体叶轮,都需要重新定位,找正,辅助加工时间花费较多,加工效率较低,不利于批量生产。且这种定位方式限定的自由度较少(通常是3个自由度),在加工大尺寸整体叶轮或加工难加工材料的叶轮时,由于所受切削力较大,易于发生工件移动,从而造成整个叶轮的报废,费时费力费材料,故存在严重的潜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钛合金整体叶轮的数控高效加工方法的专用夹具,可以有效减少钛 合金整体叶轮的加工时间,降低制造费用,提升加工质量;其中专用工装夹具的使用很好的实现了整体叶轮的批量加工难题,提高了劳动效率,且有效提升了叶轮加工的质量,提高了制造的安全性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钛合金整体叶轮的数控高效加工方法的专用夹具,包括夹具底板、垂直于夹具底板且与夹具底板固定连接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起到连接作用的叶轮毛坯和定位键,所述夹具底板上设置有从侧边向中间开口的第一导向槽,所述定位键装设在第一导向槽内,所述叶轮毛坯上对应开设有宽度相同的第二导向槽,加工时与定位键配合,所述夹具底板上还开设有用于固定夹具底板的第一沉头孔和用于固定叶轮毛坯、夹具底板的第二沉头孔,所述叶轮毛坯的下部对应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双头螺杆和螺母,所述双头螺杆穿过叶轮毛坯中部开设的通孔与夹具底板连接,所述夹具底板中间开设有螺纹连接孔,所述通孔与螺纹连接孔同心,所述夹具底板上还设置有找正基准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夹具底板的板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所述第一导向槽开设在每个侧边的中间,所述第一沉头孔位于靠近板面的拐角处,所述第二沉头孔位于两第一导向槽之间且靠近螺纹连接孔,所述找正基准孔位于第一沉头孔与第一导向槽之间且靠近夹具底板的一侧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叶轮毛坯与夹具底板采用内六角螺钉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夹具底板与机床工作台面采用内六角螺钉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71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清热防暑保健药枕
- 下一篇:一次性枕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