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机活塞的封油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6785.8 | 申请日: | 2015-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1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彪;吕昂;张锦;苏怀林;王德华;黄第云;赵国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5/00 | 分类号: | F02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李泽中;沈园园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活塞 封油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体机活塞的封油环。
背景技术
目前,降低发动机的摩擦功耗的需求愈发强烈,同时降低发动机的机油耗也是当前一个热题。
然而,就活塞及活塞环现有技术方面而言,很多技术都不能让以上两点需求兼得,都不能满足:“不影响摩擦功或机油耗的同时,能有效降低机油耗或摩擦工。”的要求。例如:通过提高活塞环弹力可以降低机油耗,却又刚好提升了摩擦功耗;通过降低活塞环弹力可以减小摩擦功,相应的机油耗又会有所影响。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气体机活塞的封油环,该气体机活塞的封油环采用在衬环上增设卸油孔,以增加刮环刮下的机油回落路径,通过卸油孔流回发动机油底壳,有效降低缸套表面残余机油,降低因机油过多残留在气缸表面而燃烧消耗,在不影响发动机的现有摩擦功耗的前提下,同时又能有效降低发动机的机油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气体机活塞的封油环,包括:衬环,其包括:支撑本体、限位凸起和卸油孔,所述支撑本体呈凹凸折叠的圆环状,所述限位凸起分布在支撑本体的每一个凹凸峰顶的内侧,所述支撑本体的凹凸峰顶的外侧形成刮环安装面;所述卸油孔开设在所述支撑本体与限位凸起之间;以及一对刮环,分别布设在所述支撑本体的刮环安装面上,该刮环的内侧与所述限位凸起抵接限位。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本体具有一个开口。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限位凸起呈半圆形或矩形。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卸油孔呈半圆形或矩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气体机活塞的封油环采用在衬环上增设卸油孔,以增加刮环刮下的机油回落路径,通过卸油孔流回发动机油底壳,有效降低缸套表面残余机油,降低因机油过多残留在气缸表面而燃烧消耗,在不影响发动机的现有摩擦功耗的前提下,同时又能有效降低发动机的机油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机活塞的封油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机活塞的封油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机活塞的封油环的衬环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机活塞的封油环的衬环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C-C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气体机活塞的封油环的具体包括:衬环1和分别布设在该衬环1上下两侧的一对刮环5,其中,衬环1的支撑本体2与限位凸起4之间开设有卸油孔3,活塞环工作时,刮环5存放在支撑本体2上,内侧借助限位凸起4,外侧借助气缸套有效地将刮环5限制在衬环1的上下两侧,当发动机活塞下行时,刮环5外侧紧紧贴在气缸套表面,刮下润滑用的缸套内壁机油。因本专利巧妙的在衬环1上设计了卸油孔3,可以增加刮环5刮下的机油回落路径,通过卸油孔流回发动机油底壳,有效降低缸套表面残余机油,降低因机油过多残留在气缸表面而燃烧消耗,在不影响发动机的现有摩擦功耗的前提下,同时又能有效降低发动机的机油耗。
具体来讲,如图4至图7所示,衬环1包括:支撑本体2、限位凸起4和卸油孔3。其中,支撑本体2呈凹凸折叠的圆环状,而且有且只有一个开口,使得衬环1压入气缸套后在径向方向有一定的张力。限位凸起4分布在支撑本体2的每一个凹凸峰顶的内侧,使得限位凸起4整体位于衬环1的环体内侧。限位凸起4的形状可以呈半圆形或矩形,一对刮环5分别布设在该衬环1上下两侧时,其内侧借助限位凸起4限位,外侧借助气缸套有效地将刮环5限制在衬环1的上下两侧。卸油孔3开设在支撑本体2与限位凸起4之间,其形状同限位凸起4,可以呈半圆形或矩形。
刮环5为一对,分别布设在该衬环1上下两侧,刮环5的内侧借助限位凸起4进行限位,刮环5的外侧借助气缸套进行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67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列四缸水冷柴油机气门室罩
- 下一篇:柴油发动机怠速提速电气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