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弃井用新型多层套管切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6740.0 | 申请日: | 2015-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1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沈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旭 |
主分类号: | E21B29/00 | 分类号: | E21B29/00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 42216 | 代理人: | 周宗扬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弃井用 新型 多层 套管 切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弃井用新型多层套管切割装置,属石油、天然气井下套管切割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步伐的加快,深水钻井数量迅速增长。按照国家海洋局要求,水深800m以内的井在永久弃井时必须切割回收水下井口。目前用于水下套管切割比较成熟的技术主要包括聚能切割、化学喷射切割、金刚石切割绳技术、磨料水射流技术和机械切割。
聚能切割主要依靠炸药爆炸从而使套管断裂,其断口极不规则,同时对海洋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该方法在海洋弃井作业中受到了限制。化学喷射切割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高温高压的腐蚀剂使套管腐蚀断裂,因腐蚀剂污染海洋环境,被各国政府所禁止。磨料水射流技术通过利用高速磨料颗粒对套管进行冲蚀,从而达到切割套管的目的,该技术需要较高的密封性,同时高速磨料颗粒对喷嘴的磨损较大,需不断更换喷嘴,使得弃井作业效率低下,作业成本高。目前,机械切割因其经济、快速及安全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弃井作业中。所以,工具的可靠性及适用性成为弃井作业效率及成本的关键,现有机械水力割刀因其结构特点,在多层套管切割时需更换不同尺寸的切割工具来完成多层套管切割,大大提高了使用成本,降低了切割效率。同时在切割完成后,割刀体不能自动回收到外壳本体内,容易导致起钻困难。针对上述切割技术存在的缺陷,从而产生了对切割工具进行改进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弃井用新型多层套管切割装置,该装置与原有切割装置相比,其割刀张开的径向尺寸更大。同时,割刀体、外壳本体及连杆采用割刀销连接,构成伞状机构;切割完成后,割刀体自动回收到外壳本体内,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层套管切割时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切割工具以及割断套管后割刀体不能自动收回外壳本体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该弃井用新型多层套管切割装置由上部接头、节流喷嘴、喷嘴座、推杆、复位弹簧、割刀体、外壳本体和连杆构成,其特征在于:外壳本体上部通过螺纹连接有一上部接头;外壳本体内安装有推杆,推杆上端装有喷嘴座,喷嘴座内装有节流喷嘴;推杆上套装有复位弹簧,推杆中间设有流道,推杆下端通过连杆销活动安装有一连杆,外壳本体上通过割刀销连接有一割刀体,连杆的一端通过连杆销与割刀体连接。
所述的割刀体沿外壳本体的圆周方向均布有三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1、具有可在任意井深位置切割套管的功能。
2、传动机构采用伞状结构,工作可靠性高,径向尺寸变化范围大,适用性广,可用于多层套管的切割。
3、无需采用投球操作,作业操作简单,切割效率高。
4、割断套管后割刀体自动收回外壳本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弃井用新型多层套管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部接头,2、节流喷嘴,3、喷嘴座,4、推杆,5、复位弹簧,6、连杆销,7、割刀体,8、割刀销,9、外壳本体,10、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弃井用新型多层套管切割装置由上部接头1、节流喷嘴2、喷嘴座3、推杆4、复位弹簧5、割刀体7、外壳本体9和连杆10构成;外壳本体9上部通过螺纹连接有一上部接头1;外壳本体9内安装有推杆4,推杆4上端装有喷嘴座3,喷嘴座3内装有节流喷嘴2;推杆4上套装有复位弹簧5,推杆4中间设有流道,推杆4下端通过连杆销6活动安装有一连杆10,外壳本体9上通过割刀销8连接有一割刀体7,连杆10的一端通过连杆销6与割刀体7连接。所述的割刀体7沿外壳本体9的圆周方向均布有三个。
该弃井用新型多层套管切割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该弃井用新型多层套管切割装置在进行套管切割时,钻井液流经节流喷嘴2产生压降,使推杆4下移,推杆4通过连杆10推动割刀体7绕割刀销8转动,割刀体7伸出外壳本体9并开始套管切割作业,随着切割的不断进行,割刀体7不断张开。当套管被完全割断后,逐渐减小泵冲直至停泵;在复位弹簧5的作用下,推杆4上移,割刀体7在连杆10的作用下收回外壳本体9内。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上述举例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后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或变形,以及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旭,未经沈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67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