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垃圾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4736.0 | 申请日: | 2015-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6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卓从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同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2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垃圾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建设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智能垃圾箱。
背景技术
垃圾箱的设立是为了方便市民扔垃圾,保持街道的整洁,但是由于国内环保意识的缺失,即使有垃圾箱,也不能完全保证街道的整洁。各种宣传、教育收效甚微,即使有人主动将垃圾扔进垃圾箱,但不会主动将垃圾箱旁边散落的垃圾捡入垃圾桶,即便自己不小心没扔进,也绝不会主动捡起自己的垃圾重新扔进垃圾箱。国人素质和市容市貌建设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语音提醒,能够与人简单沟通的智能垃圾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垃圾箱,包括箱体,其中,所述箱体分为三个腔室,每个腔室内均设置有内胆,方便取出垃圾进行处理,所述箱体上设置有三个入口,分别为左入口、中入口和右入口,所述左入口和右入口的边沿分别设置有红外感应装置Ⅰ,红外感应装置Ⅰ的感应区覆盖入口,所述箱体的根部设置有若干红外感应装置Ⅱ,中间的腔室内设置有控制器,中间的腔室外部设置有语音播报器,所述红外感应装置Ⅰ、红外感应装置Ⅱ和语音播报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垃圾从左入口或右入口进入时,红外感应装置Ⅰ被触发,信号反馈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语音播报器工作;当垃圾没有被扔进,掉落在垃圾箱旁边,此时红外感应装置Ⅱ被触发,信号反馈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语音播报器工作。
据上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箱,其中,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延时器,避免人靠近但并没有扔垃圾,而造成红外感应装置Ⅰ或红外感应装置Ⅱ触发,使语音播报器误播报。
据上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箱,其中,所述中入口上设置有灭烟网罩。
据上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箱,其中,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可视窗,所述可视窗设置在对应的腔室外,方便观察垃圾箱内的垃圾量。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垃圾箱能够给出回应,将垃圾箱拟人化,提高市民扔垃圾的意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箱体,11-左入口,12-中入口,13-右入口,14-红外感应装置Ⅰ,15-红外感应装置Ⅱ,16-语音播报器,17-灭烟网罩,18-可视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一种智能垃圾箱,包括箱体10,其中,所述箱体10分为三个腔室,每个腔室内均设置有内胆,方便取出垃圾进行处理,所述箱体10上设置有三个入口,分别为左入口11、中入口12和右入口13,所述左入口11和右入口13的边沿分别设置有红外感应装置Ⅰ14,红外感应装置Ⅰ14的感应区覆盖入口,所述箱体10的根部设置有若干红外感应装置Ⅱ15,中间的腔室内设置有控制器,中间的腔室外部设置有语音播报器16,所述红外感应装置Ⅰ14、红外感应装置Ⅱ15和语音播报器16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垃圾从左入口11或右入口13进入时,红外感应装置Ⅰ14被触发,信号反馈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语音播报器16工作;当垃圾没有被扔进,掉落在垃圾箱旁边,此时红外感应装置Ⅱ15被触发,信号反馈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语音播报器16工作。
进一步优化,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延时器,避免人靠近但并没有扔垃圾,而造成红外感应装置Ⅰ14或红外感应装置Ⅱ15触发,使语音播报器16误播报。
具体工作方式是:当人靠近垃圾箱或垃圾散落在垃圾箱旁边,红外感应装置Ⅱ15触发,延时器工作,超过五秒至八秒,人(一般不会长时间站立在垃圾箱旁边)或垃圾仍没有移动,控制器开始控制语音播报器16播放提示语音;当人扔垃圾,垃圾直接从左入口11或右入口13进入时,红外感应装置Ⅰ14被触发,控制器控制语音播报器16播放提示语音。提示语音包括“谢谢”、“谢谢您把垃圾给我”、“垃圾掉地上了,请捡起来给我,谢谢”等。
进一步优化,所述中入口12上设置有灭烟网罩17。
进一步优化,所述箱体10上设置有可视窗18,所述可视窗18设置在对应的腔室外,方便观察垃圾箱内的垃圾量。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同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同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47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