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科用球囊扩张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04382.X | 申请日: | 2015-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6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洪锋 |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2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科 用球囊 扩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扩张管,具体是一种外科用球囊扩张管。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临床上球囊扩张导管,主要用于恢复人体狭窄管腔部位的扩张,如血管、尿管、胆道、气管、输卵管、食道等,也有用于胆管结石治疗的,当用球囊扩张导管前端将胆管中的结石推出时,因结石圆滑,而球囊扩张胆管前端又是锥形,所以推出效果不佳,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现有的扩张管调节不方便,不能够知道扩张的压力,同时也不能很好的对扩张的压力进行调整;现有技术的球囊扩张导管的球囊充盈时全部堵死胆道,造成球囊内外形成压差,放置后容易发生移位。当球囊一旦偏离工作位置就很难再将它放回原来的位置,导致手术失败。另外,即使球囊没有移位,但如果球囊在治疗期间出现破裂等损坏,将彻底失去治疗的作用,难以更换新的球囊导管到狭窄部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科用球囊扩张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外科用球囊扩张管,包括活塞杆推入装置和球囊,所述活塞杆推入装置前侧设有安全阀,所述活塞杆推入装置前侧还设有泄压阀,泄压阀上设有压力表;活塞杆推入装置前侧设有充气管和泄压管,其中充气管与活塞杆推入装置连接,泄压管与泄压阀连接,充气管为不锈钢材料;所述活塞杆推入装置前端设有凹槽,所述球囊表面设有小型树脂突起;球囊的后端设有显影标记;所述充气管和泄压管均从球囊后端穿入球囊,充气管前端与凹槽底部连接,充气管前部侧壁上设有充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泄压管的下部设有注射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活塞杆推入装置上设有手握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的球囊的材料为聚氨酯弹性体、尼龙、嵌段聚醚酰胺树脂、聚烯烃或者聚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充气管为不锈钢材料,给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定的刚度,方便使用时的插入;所述活塞杆推入装置前端连接有球囊前端设有凹槽,球囊表面设有小型树脂突起,使球囊扩张时或扩张后不易滑动移位;球囊的后端设有显影标记,便于标记球囊的具体位置;所述充气管和泄压管均从球囊后端穿入球囊,充气管前端与凹槽底部连接,充气管前部侧壁上设有充气孔,用于使充气均匀,避免球囊充气变形而给病人带来痛苦;本实用新型设有泄压阀,泄压阀上设有压力表,具备一定的自泄压能力,防止因充气太多而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能够显示扩张的压力,高效便捷,操作方便,极具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外科用球囊扩张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外科用球囊扩张管,包括活塞杆推入装置1和球囊4,活塞杆推入装置1用于给球囊4充气,所述活塞杆推入装置1前侧设有安全阀11,所述活塞杆推入装置1前侧还设有泄压阀12,泄压阀12上设有压力表13,具备一定的自泄压能力,防止因充气太多而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能够显示扩张的压力,高效便捷,操作方便,极具实用价值;活塞杆推入装置1前侧设有充气管2和泄压管3,其中充气管2与活塞杆推入装置1连接,泄压管3与泄压阀12连接,充气管2为不锈钢材料,给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定的刚度,方便使用时的插入;所述活塞杆推入装置1前端设有凹槽41,所述球囊4表面设有小型树脂突起,使球囊4扩张时或扩张后不易滑动移位;球囊4的后端设有显影标记42,便于标记球囊4的具体位置;所述充气管2和泄压管3均从球囊4后端穿入球囊4,充气管2前端与凹槽41底部连接,充气管2前部侧壁上设有充气孔43,用于使充气均匀,避免球囊4充气变形而给病人带来痛苦;所述泄压管3的下部设有注射管,注射管用于注射药物;所述的活塞杆推入装置1上设有手握防滑纹,用于手握活塞杆推入装置1以方便拿取;所述的球囊4的材料为聚氨酯弹性体、尼龙、嵌段聚醚酰胺树脂、聚烯烃或者聚酯。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洪锋,未经刘洪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43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近似重复文档检测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数据写入方法及内存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