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老混凝土水平层面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3592.7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8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东;雷声军;高传彬;李刚;李社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水平 层面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老混凝土水平层面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水工建筑物中,通常在原混凝土结构层面上预留钢筋,对后期上部混凝土施工时钢筋起连接作用。由于该建筑物是泄洪过流建筑物,根据其本身的功能及工期的影响等因素需要分阶段施工完成;在第一阶段施工完成后水流需经过已完成部分,并且水流流量较大,使上部预留部分钢筋处于频繁的水击压力的作用,如此随着时间的延长,使得预留钢筋强度降低,造成结构面处于薄弱环节,不利结构的稳定。对于后续混凝土结构层面的处理,现有技术主要是对预留钢筋进行强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其进行评估,是否满足后续结构的强度要求,如果不满足需去除该部分钢筋,焊接连接新的钢筋,这种情况容易破坏原有结构,对结构不利。同时整个检测、替换过程时间长、工序复杂,不利于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老混凝土水平层面连接结构。从而确定上部结构的稳定性,在处理层面时更加简单、方便,有利于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新老混凝土水平层面连接结构,包括老混凝土及新混凝土,所述老混凝土内预留有钢筋A,所述新混凝土内后植入钢筋B,新混凝土通过后植入钢筋B与老混凝土中预留的钢筋A采用焊接连接。
所述钢筋B在距离钢筋A相对应位置10~20cm处钻孔植入老混凝土中。
所述钢筋B的上部折弯后与预留在老混凝土中的钢筋A焊接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后期混凝土结构能够符合结构计算的模型,保证结构层面的结合满足要求,确定上部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在处理层面时更加简单、方便,有利于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同时连接钢筋可以在距离原预留钢筋相对应内侧10cm~20cm的位置钻孔植入,不破坏老混凝土中的水平向钢筋及原有的混凝土保护层;可投入大量设备,机械钻孔速度快,效率高;连接钢筋与预留钢筋焊接后,结构整体性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老混凝土与新混凝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老混凝土层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后植入钢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老混凝土,2-新老混凝土结合层面,3-钢筋A,4-外新混凝土,5-钢筋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老混凝土水平层面连接结构,包括老混凝土1及新混凝土4,所述老混凝土1内预留有钢筋A3,所述新混凝土4内后植入钢筋B5,新混凝土4通过后植入钢筋B5与老混凝土1中预留的钢筋A3采用焊接连接。本技术方案中所说的新混凝土4为后浇混凝土,老混凝土1为先浇混凝土,在实施时,通过在新老混凝土结合层面2上植入钢筋B5,通过钢筋B5与老混凝土1中预留的钢筋A3焊接相连。所述老混凝土1中预留的钢筋A3作为后续浇筑混凝土的结构钢筋。
所述钢筋B5在距离钢筋A3相对应位置10~20cm处钻孔植入老混凝土1中。并且后植入的钢筋B5在老混凝土1中的锚固长度满足规范要求。
所述钢筋B5的上部折弯后与预留在老混凝土1中的钢筋A3焊接相连。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主要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在老混凝土1上对应预留钢筋A3的10~20cm距离范围内钻孔,且孔深满足规范要求;
第二步,将钢筋B5加工成弯折的型式;
第三步,在第一步所钻孔内植入折弯后的钢筋B5;
第四步,将新植入钢筋B5与预留钢筋A3的上班采用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已运用于枕头坝一级水电站3#~5#泄洪闸闸墩的施工中。由于3#~5#泄洪闸闸墩浇筑到595高程以后需要作为导流明渠段进行过流,但闸墩上部的钢筋需要预先预留在闸墩上。经过两个汛期的大流量过流,闸墩上预留的钢筋受水流的影响产生疲劳损伤,部分钢筋在接近新老混凝土层面部位的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为满足现场工程进度要求,采用在层面上预留钢筋内侧植筋,植入钢筋在上部通过弯折与原预留钢筋焊接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下部钢筋与上部钢筋的连接,从实际应用成果来看,效果良好,并提高了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35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