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水井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3531.0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1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东;金健;李社凤;王明;严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水井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水工建筑物中,一般需要设置集水井用来排除机组检修时蜗壳、尾水管的水,以及建筑渗漏产生的积水。现有一般集水井底板结构为平面,结构较为简单,施工难度小;但在集水井投入实际运行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下部积水较多、抽排不尽,维护人员难以到达集水井底部,造成水泵电机检修、底板清淤极为不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水井结构。从而减少集水井在运行过程中的下部积水,使工作人员更便于对水泵电机进行维护,减小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集水井结构,包括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底板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设置于水管内的轴与设置于集水井顶部的水泵电机相连,所述集水井的底板上还设置有底部平台,所述集水井内壁上位于底部平台上方设置有爬梯A,所述集水井顶部位于爬梯A上方设置有进人孔。
所述底部平台远离爬梯A一侧还设置有爬梯B。
所述底部平台的高程高于水泵的停泵水位0.5~1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集水井结构,大大减少了集水井在运行过程中的下部积水,使工作人员更便于对水泵电机进行维护,如底板清理、水泵电机检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加强了人员的安全保护;同时加强了集水进基础底部结构的可靠性。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在水工建筑物中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水井,2-底部平台,3-上部进人孔,4-爬梯A,5-水泵,6-水管,7-水泵电机,8-爬梯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集水井结构,包括集水井1,所述集水井1的底板上设置有水泵5,所述水泵5通过设置于水管6内的轴与设置于集水井1顶部的水泵电机7相连,所述集水井1的底板上还设置有底部平台2,所述集水井1内壁上位于底部平台2上方设置有爬梯A4,所述集水井1顶部位于爬梯A4上方设置有进人孔3。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爬梯A4,在进行维护检修时,工作人员可以从进人孔3延爬梯A4下到集水井1底板的底部平台2上,所述底部平台2作为维护及操作平台,可大大减少了集水井1在运行过程中底板集水面积,提高排水效果;在实际应用中,水泵5布置在位于底部平台2一侧的底板较低处。
所述底部平台2远离爬梯A4一侧还设置有爬梯B8。在工作时,可延爬梯B8爬到底部平台2上。
所述底部平台2的高程高于水泵5的停泵水位0.5~1m。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施工:
第一步,在集水井1上部设置进人孔3及爬梯A4;进人孔3尺寸需满足人员通行的要求,在集水井1顶板开孔,开孔位置对应设置在底部平台2的正上方;爬梯A4设置在进人孔3正下方,一直沿集水井内壁延伸到底部平台2,爬梯B8再沿底部平台2侧面延伸到集水井1底板;
第二步,集水井1底部设置底部平台2;底部平台2沿集水井1内壁一侧设置,与集水井1底板和墙壁同时浇筑成型;底部平台2长度与该侧内壁一直,宽度为1.5m~1/2集水井1宽度之间。
第三步,水泵5布置在集水井1底板;水泵设置在集水井1下部,平台2的侧面,整体高程低于底部平台2,离集水井底部高程500mm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35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体结构与墙体结构一体化浇筑的房屋
- 下一篇:一种排水系统旋流器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