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套管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3369.2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1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蔡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长勘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8 | 分类号: | E02D5/68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合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欧颖;郑隽 |
地址: | 41001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管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固件,尤其涉及一种套管固定器。
背景技术
建(构)筑物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截面为圆形或方形),当地质条件复杂时,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在灌注混凝土前,须查明桩端以下3倍桩径或5m深度范围内的持力层性状,以期发现特殊不良地质情况及时处理。当人工挖至设计要求的持力层,桩底以上为空桩孔时,先将套管从桩底接至桩顶部位,再在桩顶架设钻机施钻。套管在空桩中须支撑固定,否则施钻时钻杆在无支撑的套管中剧烈摆动,套管可瞬时在连接处折断坍塌,而坍塌后的套管将全部跌落至空桩桩底,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重新连接和支撑固定。
而现有技术方案主要由金属或竹(木)杆、绳索或扣件等两部分组成(图1),杆件呈三角形相互交叉将套管卡住,杆件两端支撑于空桩孔侧壁,杆件交叉处用绳索绑扎或扣件紧固。但其有如下缺点:
1)金属或竹(木)杆件属非标准件,一般都在施工场地内临时取用。而同一施工场地内,设计的桩孔孔径大小不一,杆件要求的长短不一,选材困难。
2)由于空桩内空间狭小,将金属或竹(木)杆件吊至空桩孔时,容易发生松脱坠落伤人事故;杆件难以弯折,安装时也非常困难。
3)要求杆件既能卡住套管、其两端又能支撑于空桩孔侧壁非常困难,因而难以形成紧固支撑体系。
4)在套管的摆动下,金属或竹(木)杆件容易弯曲变形,固定器失效。
5)在套管的摆动下,绳索绑扎或扣件紧固方式容易松脱,固定器失效。
因此,在空桩孔中施钻过程中,采用一种标准化、便携式、可重复利用、稳固性和安全性更高的套管固定器,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标准化、便携式、可重复利用、稳固性和安全性更高的套管固定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套管固定器,包括外周上设置有螺纹孔的箍套和通过螺纹孔与箍套连接的外螺纹杆,箍套为空心圆柱体,箍套内径比套管外径略大,在箍套同一水平截面的圆周上,平均分布至少三个螺纹孔,螺纹孔的孔径与外螺纹杆的外径配套。
优选地,还包括内螺纹筒,外螺纹杆外径与内螺纹筒内径配套,外螺纹杆与内螺纹筒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地,外螺纹杆的数量为至少三个。
优选地,内螺纹筒的数量为外螺纹杆的数量与螺纹孔数量的差值。
优选地,箍套、外螺纹杆、内螺纹筒都是金属材质。
优选地,各外螺纹杆的长度相同,各内螺纹筒的长度相同。优选地,螺纹孔的数量为四个。
优选地,所述外螺纹杆与内螺纹筒通过螺纹交替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金属材质,不易变形,能形成稳固、有效的支撑体系,解决了其他材质固定器容易失效的问题。
2、采用标准化管件,杆件可按要求轴向伸缩,解决了其他方案受桩径大小制约的问题。
3、杆件可按要求轴向伸缩,杆件可牢固支撑于套管与空桩侧壁之间,解决了其他方案支撑体系不稳定而容易失效的问题。
4、杆件采用互不交叉的型式,从而取消了其他方案采用绳索绑扎或扣件紧固的方式,解决了杆件之间的紧固处容易松脱而使固定器失效的问题。
5、本方案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了安全、灵活、经济、实用,满足了套管固定的需求,具简单、易操作、可靠、实用等功能。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箍套套入套管后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外螺纹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内螺纹筒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先实施例的套管固定器使用在圆形空桩孔中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先实施例的套管固定器使用在方形空桩孔中的俯视图。
其中,1、箍套;2、螺纹孔;3、套管;4、外螺纹杆;5、内螺纹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长勘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长勘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33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