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快充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3058.6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8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明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冠瑞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龙成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44 | 代理人: | 周雷 |
地址: | 517549 广东省河源***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快充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高配置大屏等各种终端电子设备的兴起,自带的锂电池的续航能力往往不足,成为当前的一个难题,移动电源正是针对这个不足而催生的一种解决方案,但是目前普通移动电源给电池一般是用简单的降压芯片控制降压,或者简单的升压电路,因为它们是单节或双节的,普通转化的功率一般为5-10W,电压为4-8V左右,从而使得针对移动电源进行充电或使用移动电源对终端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速度较慢,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快充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目前普通移动电源,充电速度较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快充系统,由控制模块、第一路充电模块、第二路充电模块、稳压模块、四节串联保护模块、降压电路、USB接口电路组成,其中,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控制第一路充电模块、第二路充电模块,稳压模块连接控制模块的PA3端,四节串联保护模块连接控制模块的OCP端,降压电路分别连接控制模块的OVP端、第一路充电模块的SYS_VCC端,USB接口电路分别连接控制模块的D+端、D-端、PD0端、OUT1端。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芯片U1、电阻R51、电阻R65、电阻R20、电阻R21、双掷按键K1、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3、发光二极管LED4、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稳压管ZD2、接口TSET10,所述芯片U1的引脚3接电阻R51的一端,其引脚4接电阻R65的一端,其引脚10接电阻R20的一端、其引脚11接电阻R20的另一端,其引脚12接发光二极管LED4的阳极、发光二极管LED3的阴极、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电阻R21的一端,其引脚18接电容C16的一端,其引脚23接其引脚26、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稳压管ZD2的阴极且都接电压VDD,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接电容C15的另一端、稳压管ZD2的阳极且都接地。
所述第一路充电模块包括芯片Q1、芯片Q2、芯片Q3,所述芯片Q1的引脚1接其引脚2、其引脚3、有极性电容C8的阳极、电容C7的一端、芯片Q2的引脚8、芯片Q2的引脚7、芯片Q2的引脚6、芯片Q2的引脚5且都接电压VIN,其引脚4接电阻R17的一端,其引脚5接其引脚6、其引脚7、其引脚8、电阻R1的一端、二极管D1的阴极、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所述芯片Q2的引脚1接其引脚2、其引脚3、芯片Q3的引脚1、芯片Q3的引脚2、芯片Q3的引脚3、电阻R10的一端,其引脚4接电阻R10的另一端、芯片Q3的引脚4、电阻R16的一端,所述芯片Q3的引脚5接其引脚6、其引脚7、其引脚8、稳压管ZD1的阴极、电阻R4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接口TEST1、输出电压J1的引脚5,所述输出电压J1的引脚3接其引脚4且都接地,所述稳压管ZD1的阳极接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67的一端、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接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15的一端,其发射极接地,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电容C2的一端、电容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接电容C10的一端,所述电容C1O的另一端接接口TEST2且都接地,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阻R2的一端、场效应管Q5的引脚2、电容C5的一端、有极性电容C3的正极、场效应管Q10的引脚2、场效应管Q11的引脚2、电阻R22的一端,所述场效应管Q5的引脚1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其引脚3接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接电阻R14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且都接芯片U1的引脚17,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且接地,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接电阻R19的一端,其发射极接地,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接芯片U1的引脚13,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有极性电容C3的阴极且都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0的引脚3接场效应管Q11的引脚3,其引脚1接场效应管Q11的引脚1、电阻R22的另一端、电阻R25的一端,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3的基极接电阻R29的一端,其发射极接地,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接芯片U1的引脚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冠瑞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冠瑞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30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