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叶面肥生物发酵的发酵罐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02875.X | 申请日: | 2015-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5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稷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5F17/02 | 分类号: | C05F1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73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叶面 生物 发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叶面肥生产上的生物发酵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叶面肥生物发酵的发酵罐。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叶面肥时需要使用到用于叶面肥生物发酵的发酵罐,而且还是有氧的发酵罐,而现有的生物发酵通常是在底部设置进气管,进气管所进入的气体为压缩空气,经过除菌除水直接送入用于叶面肥生物发酵的发酵罐,并在发酵罐内通过高速转动搅拌桨将空气泡击碎成直径为毫米级空气泡,满足罐内溶液内生物繁殖和代谢的要求。
但是,目前的发酵罐一般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由于进气管设置在底部,底部压缩空气压力较大,因此底部新鲜空气较多,分布均匀,可以满足底部生物繁殖和代谢的要求,但随着气体的上升,罐内上部溶液内的空气变得稀薄,分布也就变得极不均匀,因而不能很好的满足罐体上部溶液内生物繁殖和代谢的要求;二来由于发酵罐的搅拌轴设置在罐体的中部,导致搅拌轴需要搅拌的动力大、搅拌速度慢,影响涡流的产生,不利于培养基的混匀;搅拌时功率损耗较大,搅拌轴容易损坏;三来发酵罐在发酵过程中要保证一定的温度和内部压强,而现有的发酵罐一般不能很好地保温和进行内部压强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叶面肥生物发酵的发酵罐,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用于叶面肥生物发酵的发酵罐,包括罐体、搅拌电机、减速器,所述罐体一侧的底端设置出液管,所述罐体的底板斜置,设置有出液管的一端的底板位置最低,而对侧底板的位置最高;所述罐体在偏离中心、邻近出液管的一侧设置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顶端与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搅拌轴的下部设置多个搅拌叶片;所述罐体由罐体内壁和罐体外壁组成,所述罐体内壁和罐体外壁之间设有环绕罐体内壁的保温棉;所述罐体的内腔设置有中空的折流管,与罐体内壁相隔,所述折流管与罐体内壁之间能循环液体,所述折流管设置有若干在折流管上均匀分布的小孔;所述折流管的底部设置有循环气体进口,所述折流管的顶部设置有循环气体出口,所述循环气体出口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罐体一侧底部固定设有泵体,所述泵体通过管道与循环气体进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底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70。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搅拌叶片最少为两个,分开并平行设置在搅拌轴的下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搅拌叶片的直径从下到上逐渐扩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罐体为工程塑料罐或玻璃钢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罐体设置为两层,并在两层之间设保温棉,可保持罐体内的温度,保证生物繁殖和代谢的要求;通过在罐体内壁内设置折流管,可以使罐体内的溶液产生较好的涡流,有利于培养基的混匀;折流管连接气泵并在折流管管壁上设置有小孔,折流管可以向罐内通往大量的新鲜空气,可以保证溶液内生物繁殖和代谢的要求;搅拌叶片从下到上直径逐渐扩大,通入的大空气泡被打碎成毫米级空气泡,使之更有效的溶入液体中,罐体上下各部分的气体分布更为均匀,保证溶液内生物繁殖和代谢的要求,以保证发酵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的用于叶面肥生物发酵的发酵罐,包括罐体、搅拌电机1、减速器2,所述罐体一侧的底端设置出液管3,所述罐体的底板4斜置,设置有出液管3的一端的底板4位置最低,而对侧底板4的位置最高;所述罐体在偏离中心、邻近出液管的一侧设置搅拌轴5,所述搅拌轴5的顶端与减速器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搅拌轴5的下部设置多个搅拌叶片6;所述罐体由罐体内壁7和罐体外壁8组成,所述罐体内壁7和罐体外壁8之间设有环绕罐体内壁7的保温棉9;所述罐体的内腔设置有中空的折流管10,与罐体内壁7相隔,所述折流管10与罐体内壁7之间能循环液体,所述折流管10设置有若干在折流管10上均匀分布的小孔;所述折流管10的底部设置有循环气体进口11,所述折流管10的顶部设置有循环气体出口12,所述循环气体出口12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罐体一侧底部固定设有泵体13,所述泵体13通过管道与循环气体进口11连通。
所述底板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70。
所述搅拌叶片6最少为两个,分开并平行设置在搅拌轴5的下部。
所述搅拌叶片6的直径从下到上逐渐扩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稷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稷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28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