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静电水雾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1186.7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9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浦林;王晶晶;王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浦林 |
主分类号: | B05B17/04 | 分类号: | B05B1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王贤义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静电 水雾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静电水雾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家中必备的电器。在空调使用过程中,由于空调的冷凝器的作用,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冷凝成为液态的水,并积聚在凝水盘中,最后排出到室外,空调机如果长时间不间断使用,就会导致室内的空气湿度急剧下降,影响人们的舒适度。另外,室内的空气中含有灰尘等,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这些情况,人们研发出了空气净化器来满足上述要求,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或空气清新机或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主要分为家用、商用、工业以及楼宇。
空气净化器中有多种不同的技术和介质,使它能够向用户提供清洁和安全的空气。常用的空气净化技术有:吸附技术、负(正)离子技术、催化技术、光触媒技术、超结构光矿化技术、HEPA高效过滤技术、静电集尘技术等;材料技术主要有:光触媒、活性炭、合成纤维、HEAP高效材料、负离子发生器等。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多采为复合型,即同时采用了多种净化技术和材料介质。比较常见的是采用静电集尘技术,静电除尘的基本原理是让空气中悬浮尘埃带电,然后将带电尘埃吸附到电性相反的电极上,目前主要采用的技术是供电极产生电晕,使空气电离成正负离子,即在金属电极导体上加载几万伏及几十万伏的高压静电,使供电极表面与尖端产生电晕现象,电晕电极
周围的空气电离,使空气带上负电荷或者正电荷,电离荷电粒子质量比尘埃小千万倍,尘埃荷电后的电势差不高,吸附间距必须小于30mm,这样空气流量太小,只有加大电离线与吸附极的数量,真正达到有效风量时起码需要几十层电晕吸附层,这时产生的臭氧O-3和有害的氮氧化物NO-X一定超过生活环境允许的标准,表现为有明显臭氧味,长期接触会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容易造成肺组织纤维化,即为临床俗称的“棉花肺”,一旦患病,是不可逆转的职业损伤性疾病。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台真正的可以用于人员生活环境的静电除尘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对环境无污染、使用方便而且净化效率高的高压静电水雾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集尘套管、设置在所述集尘套管外壁上的冷凝装置、位于所述集尘套管内的微孔陶瓷管、与所述微孔陶瓷管相连的自动补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微孔陶瓷管中间空腔内的导线和与所述导线相连接的高压静电发生器。所述微孔陶瓷管目的是使水在高压静电催动下以雾滴形态向管外发射,也可以选用其它无机或有机微孔材料来实现目的。
所述高压静电水雾发生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集尘套管和所述微孔陶瓷管之间的至少一层导电均压网,导电均压网由导电金属材料网构成。
所述导电均压网的数量设置有两层,第一层所述导电均压网到所述微孔陶瓷管的距离与所述微孔陶瓷管到第二层所述导电均压网和第二层所述导电均压网到所述集尘套管之间的距离比为2:6:2。
所述导电均压网的网孔的规格为40目-2000目,其规格与所述高压静电发生器的电压成正比。
所述微孔陶瓷管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集尘套管上,所述导电均压网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选用绝缘性好的材料制成,并且表面进行疏水涂层处理,所述导电均压网与所述集尘套管之间高度电绝缘。
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微孔陶瓷管的套环、与所述套环相连接的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经过至少一次折弯且靠近所述集尘套管的一端向下倾斜。
所述高压静电水雾发生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集尘套管用于收集水滴的集水器和位于所述集水器与所述集尘套管之间的风机。
所述冷凝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集尘套管外壁上的冷凝套以及与所述冷凝套依次循环联通的节流阀、蒸发器、制冷压缩机。所述集尘套管外壳接地线或者连接与微孔陶瓷管电性相反的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浦林,未经王浦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11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膜厚夹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位移传感器转换及放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