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公共交通工具健身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00656.8 | 申请日: | 2015-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2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 发明(设计)人: | 秦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超 | 
| 主分类号: | A63B23/12 | 分类号: | A63B23/12;A63B23/16;A63B21/0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61600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公共 交通工具 健身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公共健身器,其特征是,人们在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时,可以进行锻炼与放松身体。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特别是大型/特大型城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却无法利用这段时间锻炼与放松身体。
发明内容
为了让人们利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间进行简单的身体锻炼,达到健身与放松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公共交通工具健身器
本实用新型中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了弹簧的弹性形变原理,在公交吊环中加入弹簧,弹簧与活动拉手相连接,活动拉手与吊环本身即可形成锻炼小臂和握力的握力环。
其有益效果是,既拥有普通吊环为了防止乘客因为惯性而跌倒的功能,又能锻炼与放松身体且结构简单,且与交通工具高度融合,不占用公交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面图。
图3是图2的I--I纵剖面实施例结构图。
图4是弹簧结构图
图5是穿孔铁片
图6是本实用新型弹簧连接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中1.固定拉手,2.活动拉手,3.吊带接口,4.制动杆,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实用新型主材料为ABS塑料,整个外形为长方体,长方体下部分镂空。其中,固定拉手(1)在握力环的最下端,活动拉手(2)为“凸”形,活动拉手(2)在固定拉手(1)与吊带接口(3)之间,且与固定拉手(1)平行,吊带接口(3)在握力环顶端中间位置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握力环的顶部,与弹簧(5)相连,四个弹簧(5)均匀等距的布置在活动拉手(2)与握力环顶部之间,弹簧(5)下端链接活动拉手(2),活动拉手(2)两端以及握力环中间部分两端安装有制动杆(4),即两制动(4)接触时,弹簧(5)不会在拉力下发生形变,活动拉手(2)不再向下运动。可解决由于公交紧急制动时惯性带来的危害。
当大拇指卡在固定拉手(1)上,其余四指放在活动拉手(2)上用力时,活动拉手(2)向下运动,卸力时,活动拉手(2)向上运动,则在活动拉手(2)下力的作用下上下运动时,可以锻炼握力及其锻炼小臂力量,也可让长时间工作如握鼠标等所造成的手掌不适得到改善。
在图4中,弹簧(5)的上下与穿孔铁片(6)相连。
在图6示实施例中,采用包夹固定法,即与弹簧(5)上端相连的穿孔铁片(6)以及另外一个穿孔铁片(6)将握力环顶部夹在中间,用螺丝将两个穿孔铁片(6)贯穿拧紧,即可将弹簧(5)固定在吊环顶部,同理,可将弹簧下端与活动拉手(2)进行固定。
增加或减少弹簧(5)的弹性模量即可使作用在活动拉手(2)上的拉应力变大或者减少,以满足不同人们的需求,若是人们不想就行锻炼与放松,则紧握固定拉手(1)即可达到普通公交吊环防止乘客因为惯性而跌倒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超,未经秦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06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握力器
 - 下一篇:一种空间站锻炼用折叠式自行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