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辊立式穿孔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0446.9 | 申请日: | 2015-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4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周超群;覃宣;穆东;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9/04 | 分类号: | B21B19/04;B21B3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穿孔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缝钢管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二辊立式穿孔机。
背景技术
穿孔机是无缝钢管生产线上将实心管坯穿制成空心毛管的主要变形设备。二辊立式穿孔机是目前常见的穿孔机型式,是由两个相对于轧制中心线上、下立式布置的主动轧辊和左、右导板水平布置。
现有的二辊立式穿孔机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如图1所示,拔杆式喂入角调整装置的拨杆12嵌入在转鼓装置3中,使得转鼓装置3吊装不方便,而吊装时需将拨杆12拆除,增加了换辊时间,影响穿孔机的作业效率,同时转鼓装置3与机架1的配合只有单侧的两条滑道2,轧制的稳定性不好;入口导套装置设备结构复杂,导套锁紧不够稳固可靠,轧制时容易晃动,影响轧制成品质量;压下装置采用一个电机通过两个蜗轮蜗杆减速机以及万向联轴器同时驱动四个蜗轮减速机实现压下,设备结构复杂,且中间环节多,维护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辊立式穿孔机,缩短了换辊时间,且设备结构简单可靠,轧制稳定,易于维护,投资成本及运营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二辊立式穿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带轧辊装配的转鼓装置以及便于转鼓装置上下移动的滑道,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导引钢坯的入口导管装置、用于防止钢坯左右变形的导板装置以及可拆卸的上、下横梁,所述上、下横梁上设置有用于调整转鼓装置高度的压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装置上设置有侧板,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调整轧辊喂入角和锁紧转鼓装置的喂入角调整装置,所述喂入角调整装置设置有用于压实侧板的柱面压头。
进一步,所述喂入角调整装置为螺旋升降机或者锁紧液压缸。
进一步,所述机架采用整体式框架铸造。
进一步,所述机架设置至少四条滑道;所述转鼓装置设置有与滑道配合的滑板。
进一步,所述压下装置包括有用于调整转鼓高度的电机、涡轮减速机以及压下螺杆组成。
进一步,所述入口导管装置包括用于导引钢坯的导管以及用于固定导管的入口导套,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入口导套滑轨,所述入口导套滑轨末端为入口导套安装位,所述入口导套通过定位插销固定在入口导套安装位上。
进一步,所述上横梁通过设置在机架上的移动缸和锁紧缸压紧在机架上,所述下横梁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上。
进一步,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平衡转鼓装置以消除压下装置间隙的轧辊平衡装置,所述轧辊平衡装置设置有用于连接机架和转鼓装置的连接液压缸。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喂入角调整装置位于机架侧面且与转鼓装置外侧的侧板接触,其压头处于回缩状态时,转鼓装置易吊装,换辊方便,可节约大约60%的换辊时间,大大提高了穿孔机的作业效率,并且机架与转鼓装置有更多的滑道配合,轧制的稳定更高;入口导管装置设备结构简单,采用滑移方式和定位插销固定联接,其安装拆卸方便,且锁紧牢靠,轧制也更稳定;压下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易于维护,投资成本及运营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喂入角装置与转鼓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入口导管装置定位插销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滑道,3-转鼓装置,4-喂入角调整装置,5-入口导管装置,6-轧辊装配,7-上横梁,8-下横梁,9-压下装置,10-轧辊平衡装置,11-导板装置,12-拔杆。其中,<3-1>滑板;<3-2>侧板;<4-1>锁紧液压缸,<4-2>螺旋升降机;<4-3>压头;<5-1>导管,<5-2>入口导套,<5-3>入口导套滑轨,<5-4>定位插销;<7-1>移动缸,<7-2>锁紧缸;<9-1>电机,<9-2>蜗轮减速机,<9-3>压下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04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轧带钢轧机上辊的平衡结构
- 下一篇:用于U型铝质卡扣生产的压型机构